1、打開fw,新建文件,大小為50 x 50 像素,背景色采用默認的白色即可。
2、在編輯區輸入文字對象,這里輸入了“風"這個字,字體為“華文行楷",字號大小隨意,此處采用了“45",并且“加粗"文本對象,將邊緣效果設為“不消除鋸齒",具體設置如下圖所示。
(4)為了一次性將選區做一個填充,此刻單擊層面板上“新建位圖圖像"按鈕,這樣就會新建一個只包含第(3)步操作得到的選區的位圖圖層,如下圖所示。
(5)選擇工具箱的“油漆桶"工具,在屬性面板上將填充類別變為“實心"填充,顏色選擇剛才字體的顏色――“紅色",其他設置不用更改。在新建位圖圖層的選區上單擊鼠標進行填充,這樣就快速得到了圖像的邊緣填充效果。如下圖所示。
[補充介紹2 “插值法"的知識了解]在前面進行的圖像大小的調整操作中,我們特意強調要將插值方式設為“最近的臨近區域"。那么有關“插值法"的知識想必大家也想簡單的了解一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通過幾個小試驗來共同了解一下有關“插值法"包含的幾種類型,及其對應的應用效果,從而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一般來說,假如現有圖像的尺寸和分辨率與我們的要求不符的話,就需要使用菜單“修改――畫布――圖像大小"命令(或者在文檔屬性面板上單擊“圖像大小"按鈕)打開“圖像大小"設置窗口來進行相關的設置,如下圖所示。
在“圖像大小"面板中,可以了解到當前圖像對象的有關“大小"內容的各個參數。通過改變這些參數,即可對圖像的大小做相關的改變調整。在調整中有三點需要注重:
1.假如只是改變“像素尺寸"區域的寬、高的大小,那么它與圖像的最終輸出尺寸、及其文件的容量成正比關系,而圖像分辨率則不受任何影響。也就是說,只改變圖像的尺寸,并不會改變圖像的分辨率,這在我們前面像素文字制作的實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2.假如改變圖像的分辨率,那么它與像素寬度、高度的數量以及文件容量成正比關系,而與圖像的打印尺寸沒有關系。也就是說,只改變分辨率的大小,并不會影響到圖像的打印尺寸大小,請看下圖操作示范。
3.選中“約束比例"前面的復選框,取消“圖像重新取樣"前面的復選框,此刻圖像的打印尺寸大小與分辨率大小成反比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圖像的像素大小確定的前提下,假如要求圖像的分辨率越大,其打印尺寸就會相應的越小。具體的操作如下圖所示。
根據以上這三個需要注重的內容,那么我們將一個圖像從小尺寸改變為大尺寸的時候,就肯定要增加新的像素;假如將一個低分辨率的圖像提高分辨率,也需要增加新的像素,這些新增加進來的像素,就被稱為“插值"。而插值的方法在fw中總共提供了四種:雙立方、雙線性、柔化、最近的臨近區域。使用過ps的朋友可能注重到了,fw中提供的插值方式比ps要多一種“柔化",幾種具體的插值方式算法是不同的,所以其產生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具體到那種插值算法更好,更科學,我們不能下出結論,因為通過隨后的操作試驗我們會感受到各種插值算法產生的效果是各有千秋的,具體倒使用那種算法來進行我們的像素填充工作,就看看隨后的每一個試驗吧!
1、 在編輯狀態下,截取屏幕上任意一小部分圖像,建立一個新文件,并且將這個圖像文件制作三個副本以備隨后的操作。打開“圖像大小"設置窗口,即可看到當前圖像文件大小的各項參數。 截圖對象及其該對象圖像大小的有關參數如下圖所示。
2、選中編輯區的圖像對象,打開“圖像大小"的設置窗口,將圖像大小由106 X 67像素改成212 X 134 像素,單擊確定按鈕圖像即以默認的雙立方插值方式大大增加了圖像大小。我們已經知道二次立方的插值方式是在原有的兩個像素之間插過渡值,因此我們看到:盡管畫面已經虛了,可畫面中的圖像部分還是合乎情理的,但文字部分虛的比較厲害。請參看下圖。
3、將圖像大小由106 X 67像素改成212 X 134 像素,設定插值方式為“最近的臨近區域",單擊確定按鈕,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圖像部分出現了明顯的像素化效果,尤其是邊緣部分更為明顯,但文字部分卻比較“硬",這樣反而顯得清楚了很多,不過圓滑度卻缺少了很多。請參看下圖。
4、將圖像大小由106 X 67像素改成212 X 134 像素,設定插值方式為“雙線性",單擊確定按鈕,我們可以看到:圖像比起“雙立方"方式設定后產生的效果要更為柔和,而文字也較“最近的臨近區域"要柔和些,能體現出文字的柔和度來。也就是說這種方式是介于“雙線性"和“最近的臨近區域"兩種方式中間的一種方式。請參看下圖。
5、將圖像大小由106 X 67像素改成212 X 134 像素,設定插值方式為“柔化",單擊確定按鈕,我們可以看到:圖像比起“雙線性"方式設定后產生的效果要稍微“硬"些,從而表現得更為清楚些,而文字也是較“雙線性"方式產生的效果在圓滑的基礎上更為清楚些。請參看下圖。
6、下面來一起看看原圖和經過幾種插值算法放大后的效果圖的比較,這樣我們能夠比較直觀的看到經過不同插值算法后產生的不同的效果。
這樣,我們可以暫且得出一個結論,假如我們在非要增加像素不可的前提下,假如圖片的質量需要得到較好的保證,那么采用“雙立方"和“柔化"的方式來處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假如以文字質量保證為前提,那么“最近的臨近區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這次制作的“像素文字效果"也就是使用“最近的臨近區域"插值算法實現的一個最好理解的文字效果。
假如我們既想要圖片的質量,有想要清楚的文字效果,那么不妨把原始圖片分別做兩種插值計算,一方面進行“柔化"或“雙立方"方式做插值來獲得較好的圖像效果,另一方面,采用“最近的臨近區域"方式做插值來獲得較清楚的文字效果。最后將兩方面做插值得到的不同效果來進行“修補",把文字清楚的部分“挖"到圖像清楚的圖像上,如下圖所示。
好了,假如想了解“插值法"的更具體的知識,請大家再去找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來尋找答案,在這里,我們對“插值法"的相關講解就到這里了。
推薦:Fireworks視頻教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