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有很多運算符,今天我們就來講講is和==兩種運算符在應用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在講is和==這兩種運算符區別之前,首先要知道Python中對象包含的三個基本要素,分別是:id(身份標識)、type(數據類型)和value(值)。
is和==都是對對象進行比較判斷作用的,但對對象比較判斷的內容并不相同。下面來看看具體區別在哪。
==比較操作符和is同一性運算符區別
==是python標準操作符中的比較操作符,用來比較判斷兩個對象的value(值)是否相等,例如下面兩個字符串間的比較:
例1.
>>> a = 'cheesezh'>>> b = 'cheesezh'>>> a == bTrue
is也被叫做同一性運算符,這個運算符比較判斷的是對象間的唯一身份標識,也就是id是否相同。通過對下面幾個list間的比較,你就會明白is同一性運算符的工作原理:
例2.
>>> x = y = [4,5,6]>>> z = [4,5,6]>>> x == yTrue>>> x == zTrue>>> x is yTrue>>> x is zFalse>>>>>> print id(x)3075326572>>> print id(y)3075326572>>> print id(z)3075328140
前三個例子都是True,這什么最后一個是False呢?x、y和z的值是相同的,所以前兩個是True沒有問題。至于最后一個為什么是False,看看三個對象的id分別是什么就會明白了。
下面再來看一個例子,例3中同一類型下的a和b的(a==b)都是為True,而(a is b)則不然。
例3.
>>> a = 1 #a和b為數值類型>>> b = 1>>> a is bTrue>>> id(a)14318944>>> id(b)14318944>>> a = 'cheesezh' #a和b為字符串類型>>> b = 'cheesezh'>>> a is bTrue>>> id(a)42111872>>> id(b)42111872>>> a = (1,2,3) #a和b為元組類型>>> b = (1,2,3)>>> a is bFalse>>> id(a)15001280>>> id(b)14790408>>> a = [1,2,3] #a和b為list類型>>> b = [1,2,3]>>> a is bFalse>>> id(a)42091624>>> id(b)42082016>>> a = {'cheese':1,'zh':2} #a和b為dict類型>>> b = {'cheese':1,'zh':2}>>> a is bFalse>>> id(a)42101616>>> id(b)42098736>>> a = set([1,2,3])#a和b為set類型>>> b = set([1,2,3])>>> a is bFalse>>> id(a)14819976>>> id(b)14822256
通過例3可看出,只有數值型和字符串型的情況下,a is b才為True,當a和b是tuple,list,dict或set型時,a is b為False。
感謝評論中凱風快晴同學的補充:
大家自己試試看a=257,b=257時它們的id還是否會相等。事實上Python 為了優化速度,使用了小整數對象池,避免為整數頻繁申請和銷毀內存空間。而Python 對小整數的定義是 [-5, 257),只有數字在-5到256之間它們的id才會相等,超過了這個范圍就不行了,同樣的道理,字符串對象也有一個類似的緩沖池,超過區間范圍內自然不會相等了。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