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viktor fretyan是一個在匈牙利從事建筑表現的藝術者,最近有機會做些關于satoshi okada建筑作品的渲染,盡管表現的結果并不完美(我花2周出了9張圖)。過了交圖期,我決定繼續把這個項目完善,因為它對我很有吸引力,這個私人的工作大約花了我3個月,但最后的結果很讓我滿意。
■后期步驟:
正如你所見,最初渲染和最后結果相差比較大,在我工作中ps至少和渲染同等重要
對于渲染的原圖首先做些調整:圖像的一些地方仍然要暗,一些地方要曝,要完成此步驟我選擇區域,按“ctrl+j”,這個選擇區將被拷貝以便我用來曝光,陰影,高光調整,當看起來滿意,我用橡皮工具混合掉選區邊緣的部分(橡皮硬度設為0)
■當圖像讓你感到平衡(既無過暗也不無亮區域)接著做色彩平衡:首先讓圖片有一點亮,我再次加點曝光,設定gamma范圍1-1.5,這可能會太亮破壞對比度,但相信我沒事,現在按“ctrl+b”,調出色彩平衡,我用下面的差數調出合適的色調。
■你不能指望這些設定運用在其他圖片中會有相同的效果,但些基本原理是相同的,設定暗調為暖色,中間調為偏藍色。這是我調整后的最終效果
接下來步驟是給混凝土加點培土,我本可以在max里完成的,但我發現這種方式更容易,即:首先在cgtexture.com里找張合適的貼圖(我用過的每個貼圖都來自那里),我復制粘貼于我的psd文件中,將層的正常改為疊加,通過按“ctrl+t”調節貼圖在墻上的位置。此處也大量用到橡皮工具并設定透明度為50%,這是培土層:
■這是合成之后的:
■此時我拼合圖層
接下來zdepth圖,用來做景深特效
首先我用顏色選擇工具在zdepth層選出黑色區域,然后轉回拼合層按ctrl+j,現在我加點亮度,按ctrl+u,設定中間調為青藍色,這樣通過分離前景和背景給我們的場景一點層次。
接下來給個高斯模糊給zdepth圖(大約2的值)
■接著我選擇白調(再次顏色選擇),按ctrl+j于渲染圖中,只是稍微加一點鏡頭模糊。我再到zdepth層顏色選擇但這次值取小些。ctrl+j于渲染圖上,再鏡頭模糊,這次比上次大點。并把這個層放到最頂端。我用更小的選擇值和更大的鏡頭模糊值重復此步驟數次。
我知道這種鏡頭模糊的方法有點蹩腳,我嘗試其他但最后也沒有比這好的。
最后在這加點穿透葉子的輝光。為此我再次使用顏色選擇工具選出白色,ctrl+j,然后非常小的高斯模糊(0.5-1甚至更低),多次復制這個圖層,接著橡皮工具擦掉些局部并且合并這些圖層,然后調整至此,這是目前的效果:
最后我又一次拼合圖象并用些不同的插件加些特效,首先,是knooll light factory.這是個強大的插件!我推薦每個人都能用它,我用它來創建天空中的陽光,左邊的那個非常明顯,這是個太陽發出的暖光,但我又在右邊的建筑加了個紫光
■接著是做色差用的是55mm film tool,如今每個人都熟悉這個特效,但我發現大多數人似乎并不了解它。如果你濫用它就讓人感覺很討厭。我是說如果它明顯可見的那已經錯了,這是個重要的測試并且找出適當的對比。這是我的嘗試:
■接下來是暗角,也用上面的工具,首先我復制一個圖層以便以后修改,如在圖像頂部右邊的部分要用橡皮。
■接著我用nik color effects film effect tool做些膠片顆粒。這也是分離出一個層讓后降低它的透明度。(大約50%-70%)
■這就是我們最終的結果,走了很長段路,對照一下:
教程結束,以上就是3DMAX建筑物后期修飾的方法和技巧詳解,希望能幫到大家,謝謝閱讀!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