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認為淘寶對中國C2C(B2C)市場,最大的貢獻就是創新性的建立了一個相對有效的“信用體系”,解決了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的一大難題——誠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淘寶的信用體系已經超越了線下的見面交易給買房帶來的安全感。
伴隨著淘寶的壯大,淘寶信用的價值,也不斷的被提升。而淘寶信用體系建立之初所隱藏的一些弊端,也就凸顯出來。也就直接或者間接的造就了“刷信用”這個“產業鏈”的出現。
淘寶信用體系,現在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1. 信用評價體系單一
淘寶的信用評價體系,集中圍繞在“誠信”上。從淘寶最初的設計和對信用評價的描述就不難看出,淘寶對于“評價”,主要是希望解決交錢不給貨,假冒偽劣等非常明顯的欺詐行為上。而這些只是一個交易的基本底線,交易中的及時性、服務的準確性以及寶貝描述的準確和全面等很難判斷。
經常會遇到一些買家報怨賣家的服務態度惡劣,或者寶貝介紹夸大、不準確,都無法通過“信用”這個簡單的指標來衡量。
而且信用評價體系僅僅在交易完成后才可以,而交易完成是以買家確認收到貨為標準。這就客觀的造成了,在收到貨之前的服務和質量都很難評分。賣家甚至可以以不發貨、缺貨為借口要求買家終止交易或者延期交貨。利用這個弊端,有很多淘寶商家發布虛假的低價商品。但是在描述中,要求買家接受商品的真實價格,擾亂市場秩序。淘寶的查處也只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
1. 信用計算體系簡單
現在淘寶的信用評分很簡單,每一單交易評一次,每次算一分。不管交易額,不論交易類型都“一視同仁”。針對這種規則,商家通過銷售常用的、低價商品來“合法刷信用”,然后再轉去銷售高價商品就成為了一個“慣例”。
大多數常用的、低價商品(比如手機費充值、游戲點卡)都是非常標準的商品,價格也很低,需求廣泛,成交量大,基本上一成交,買家也不會有什么不滿意的。甚至有不少賣家,通過低于正常市場價格的方式來“合法刷信用”。
2. 評價單方向影響太大
淘寶評價體系,現在基本上對賣家的影響很大,但是對買家卻無關緊要。這直接或者間接的鼓勵了同行之間的惡意評分、惡意攻擊的存在。任何一個賣家都可以注冊一個小號以買家的身份去購買競爭者商品,并進行惡評。
3. 信用累計效果太重
淘寶的信用體系,自建立之初,發展到現在6年時間了,信用就開始可以累加。雖然能夠堅持6年如一日的提供優質服務的賣家彌足珍貴,但是,這種累加的體系,必然給后來者帶來追趕成本過高。迫使后來者,如果不“刷信用”就很難在淘寶“立足”。
以下是對淘寶信用體系的一些創新建議:
1. 豐富信用計算體系,根據評分的基礎數據,結合交易量、交易額、買家賣家地域、是否支付寶交易、交易確認時間(拍下來,馬上出貨,立即確認的實物交易,極可能是虛假交易)等多個綜合指標來計算信用值;
2. 豐富評價體系,一方面,增加交易過程中的部分關鍵點的評價流程;另一方面,豐富評價的目標(比如:誠信交易、服務態度、服務及時性);
3. 增加信用評價權重參數,對新注冊買家或者大量給于惡評、好評過于集中等可能存在作弊嫌疑的買家,給于信用評價權重調低;
4. 將信用累計值作為參考值,將最近3個月或者半年的信用值(或者平均值)作為主要信用展示指標。降低后進入者的“追趕成本”;
在中國這個信用缺失的社會,電子商務要想發展,“誠信”永遠是必須繞不開的問題。淘寶通過創新的“信用評價”體系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誠信問題,但是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創新,必然在發展一定時間后,爆發出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