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不是網絡創業的永動機
2007年3月,在中部某省會城市的一小住宅小區,三樓。一家做通信產品的公司剛在這成立了子網絡公司,在過去的半年里,他們剛完成了一款手機游戲作品,共計50萬產品開發費,作品已經被母公司拿去兜售,據說多家強勢媒體都有意購買這款游戲,用于拓展用戶互動。經過這一塊的試驗,認為網絡大有可為,于是將網絡部門升級為網絡公司。當年預算是12萬,要求半年內開始盈利。
與大多數草創的網絡公司一樣,他們將自己定位在創業,每天不變的是富有煽動性的講話與沒有下班時間的工作制度。
3室一廳的房子里,放了七臺電腦,總監坐在最后一排,在他的臉上總有三種顏色,激情時兩眼放光,鼓動三寸之舌,告訴大家我們要殺到北京上海,要租1000平的寫字樓,人人開馬寶、個個住別墅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陰沉時眉頭皺起,指責部下對公司不夠盡心,六天制10小時 的工作,依舊被要求無條件加班;尷尬時不住捋著頭發,對員工說,這個月工資過幾天再發,總公司的帳還沒結算完畢,公司可以預支點生活費給你,到時候再還。
公司成立了一個多月,卻始終找不到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成績,從運營一個網站的計劃到開發一系列動漫周邊,飄忽不定,但錢卻還在不斷的用,員工的狀態像吸食了嗎啡一樣,沒有總監的演講與煽動,提不起精神。
Java程序員每天10點準時起床,翻開厚重的教程,開始進行每天的工作,但網站部門卻永遠沒有得到技術部的支持,在他們看來,技術部所做的技術維護就是幫助他們將電腦里的熊貓燒香解決掉。
4月,公司接了個活,8000元人民幣,總公司接的關系單,幫地方行政單位做網站,于是新定下的網站項目擱置,從源碼下載站Down了個回來,修改、美工,完畢。
當這筆錢花光之后,有人提議,干脆做私服吧,私服賺錢,我有多少朋友以前是搞私服家族的,月賺數萬不是夢。原來定下用于做網站的服務器臨時變成了私服服務器,而這臺服務器的系統有一個讓人熟知的名字——番茄花園。
當花了200元購買私服版本,運營了1個月,日在線50人,還有6個是公司員工,收入200元,緊接著公司3個月沒發工資,以運營成本太高,搬遷至地級市。
拿到了錢,卻不知道如何花好錢
在外人看來,這家公司擁有了中小網絡公司不具備的雄厚資本,“海龜”創辦的企業,從華爾街找來了近千萬美金的投資,自稱對Web2.0無所不知,談模式在中國已經可以名列三甲,老總怎么看怎么像得了“開復病”,LOGO要Google化,域名卻要Chinaren化,網站改版卻改的更加難看,海外人士據說不使用QQ這個玩意,要求全公司都使用MSN進行溝通,員工的工資始終在千元大關徘徊。
雖然公司吝于改善員工的生活,卻不吝于宣傳,站街做宣傳,從同城社區先做起,讓員工頂著烈日發傳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哪家賣場在新搞活動。
這一家做社區運營的公司始建卻要求完成一億的銷售業績;完成的途徑居然是做廣告聯盟!
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面對國內網絡同行,感覺自己才是王八,別人都是土鱉,談合作,絕對不吃虧,對等交易的不要,絕對有利自己才是王道;
急于求成,一張流量K線圖掛在公司,要求每天都是漲勢,IP、PV一個都不能少。
模式小超人只是知道吹牛,海龜的任務就是飛華爾街拿投資,大比大比的投資或是流失、或是進入了海龜們的荷包。
想做的很多,但找不到重點
很多網絡公司在創業的初期,都是以服務商或建站專家的姿態登場,企業建站、電子E化,這些都是賴以生存的手段,尤其是在大學生創業的圈子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但建站服務往往都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據稱良X一類的建站公司一年的銷售利潤在50萬以上。
這一類公司做成功之后,開始從服務型轉向為技術型,同樣很多人意識到電子商務或者說網絡營銷也許才是發展的新高度,但今天一個新點子,明天一個好創意,這邊投兩萬,那邊撒三萬,根本沒有財務預算,資金很快斷鏈,創業宣告失敗。
搞明白,你究竟要做什么
互聯網創業雖然不是什么新鮮東西,但我們總能發現,存活下來的公司最少都沒有犯以上的錯誤。
思維往往決定一切,但思維不代表執行力,激情、思維、資金三者看起來往往都是創業制勝的關鍵,擁有這些優勢的公司卻總在我們身邊拔地而起,卻又瞬間隕落,這之間的故事也許就像股市K線圖里的場景,不過一息之間的事情。
互聯網創業并非一通而百通,上面三個例子的帶頭大哥原來的本職工作有必要交代一下,第一個總監是影視后期制作、第二個是會計師、第三個是科技發明。互聯網的海深到他們從弄潮兒變成了溺水者。
浮躁的環境、滿地是金的傳言讓中小互聯網公司天生存活在一個有暗傷的世界里,他們不斷的招人、不斷的炒人,每每感嘆人才難尋,卻又效率低下,當錢燒光了、激情燃燒完了、創意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殘喘茍活的喪尸。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