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散步的時候得一些零碎思考,仍然是draft, 供自己參考。 這些分類方法不一定被大眾認可。
1、工具類
實用,完成特定的功能,比如blog, 相冊等。 這類關鍵在于功能是否有價值,可用性是否好,即使只有一個用戶也可以有意義。
e.g. del.ico.us, blog, flickr, youtube, google…
優點: 即使只有一個用戶也可以有意義,可以慢慢改進,逐步積累
2、通信類
價值來自用戶之間的互動,比如IM, BBS. 使用者越多價值越大, 使用者太少功能再好也沒有價值。
e.g. IM, BBS, SNS
優點: 傳播性強,一旦到達引爆點就能迅速成長
3、搜尋類
價值來自能索引到的內容多少,比如search, dating, 分類廣告. 我把dating,分類廣告列于此也許不完全正確。 這類使用者數量不是關鍵,但其可索引的內容是關鍵。
- 來自自身的數據庫 e.g. dating, classified,地圖類
- 來自外來發現的數據 e.g. search engine, digg
優點: 算法和方法很重要,可以有較長時間自己閉門改善。同時這是一種工具,具有工具類的優點。
4、內容類
無論是UGC還是編輯準備的,我都看成是內容類的。 這類服務,內容越多,更新越快越有價值。
- 來自編輯/自己 e.g. portal, blog
- 來自其用戶群 e.g. BBS, flickr, youtube, …
- 聚合自其他來源 e.g. friendfeed, soup.io
優點:可積累,只要內容有價值,用戶自然會增長。
缺點:易被復制,用戶流失很快,難積累。
5、是否可分享?
這不算一個類型,僅僅一個特征。 可分享的服務容易擴散傳播。
為了增加可分享性,一些應用專門開發出gadget, api等讓別人用別處去來擴大傳播性。
大多服務兼備幾類的特征:
Flickr:工具+UGC內容 可分享
Del.icio.us: 工具+UGC內容 可分享
Digg: 搜尋+UGC內容+可分享
blogline:工具+聚合內容+可分享
Facebook: 通訊+搜尋+分享
Friendfeed:工具+聚合內容+可分享
Twitter: 通訊+聚合內容+分享
有不少曇花一現或成長緩慢的產品,要么是因為試圖做工具但不夠有用; 或者試圖做通訊、內容、搜索,卻無法形成規模; 或者可分享性不足,推廣成長不力。
1、傳統軟件大多為單純的工具,因此傳統軟件工業的市場推廣渠道是關鍵。
2、互聯網最初以內容為主(門戶時代),逐漸工具性的服務增多,伴隨較多的兼具備內容和分享,這就是最近的web 2.0時代。
3、由于早期的內容為主,才導致了最近搜尋類的紅火,但很可能已經到達了成熟期。
4、通訊類的軟件和互聯網應用都有,而且往往是結合的,這類是基礎性的應用, 過去現在未來都會長久存在。
5、facebook初期是存搜尋的(尋找同學),逐漸增強了通訊的能力(用戶之間的互動、activity stream, etc.),最近的發展是加強了工具的支持(apps).
一個我理想中的最佳的startup應用當是:
1、工具-有用,不需要依賴于快速獲得大量用戶
2、能積累可分享的內容
從工具類的角度出發,創新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所以說在這里的空間很大。 能積累可分享的內容這點現在卻有些難度了,因此這是個篩選項,某個可能有用的工具但只能封閉給用戶使用,可能不是個足夠好的start idea.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