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的電子商務普及率還相當低,可是中國企業的公關營銷水平最近幾年卻迅速提高,這是一個無需論證的事實。然而,瑞星和奇虎的一場口水大戰、圍繞馬云“過冬論”引發的公關營銷媒體大戰、以及由網盛科技幕后策劃的“馬云雕像事件”,真實的反應出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公關營銷水平。對于以B2B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其公關營銷水平甚至不及電子商務普及程度。 |
中國的電子商務普及率還相當低,可是中國企業的公關營銷水平最近幾年卻迅速提高,這是一個無需論證的事實。然而,瑞星和奇虎的一場口水大戰、圍繞馬云“過冬論”引發的公關營銷媒體大戰、以及由網盛科技幕后策劃的“馬云雕像事件”,真實的反應出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公關營銷水平。對于以B2B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其公關營銷水平甚至不及電子商務普及程度。
筆者是媒體出身,對公關營銷并不精通,可是最近一年來卻屢屢看到水平非常低的公關策劃案例。看到這樣的策劃案,筆者深感痛心的同時,也備感無奈。
雕像風波:一個太失敗的公關營銷
很多人都在崇拜馬云,這早已經不是什么秘密,因為崇拜馬云的稿件充斥著人們的眼球。然而,有人要在杭州為馬云建一座雕像的報道出現在媒體之后,所有人的瞳孔瞬間放大,驚訝之外更多的是疑問。誰想為馬云建一座雕像?
在APEC會議上,雕像風波的真相浮出水面。雕像風波雖然已經平息,可是雕像風波卻難以掩飾網盛與阿里巴巴的暗戰。與此同時,網盛在背后借助媒體炒作的雕像風波事件,已經被一些業內人士揭穿。
從公關營銷角度來看,雕像風波是一個極其失敗的公關策劃案,因為馬云與阿里巴巴是無法劃上等號的。雕像風波事件會對馬云個人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不會對阿里巴巴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最失敗的是,在APEC會議前后網盛的一番舉動,暴露了雕像風波事件的推動者的真相,這豈不是最大的敗筆嗎?
一直以來,杭州市政府都在為打造中國電子商務之都而努力。在榮譽桂冠剛剛落地杭州后的幾個月,在奧運會共建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網盛為了一己之私,一手炮制了雕像風波事件。雕像風波不僅有背和諧社會的精神,還破壞了杭州電子商務之都的良好形象。為此,將雕像風波說成一個太失敗的公關營銷絲毫不過分。
詆毀之戰:潑婦罵街式的公關炒作
馬云發表的“過冬論”相繼被各大媒體報道之后,詆毀和斥責也隨之而來。尤其是最近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各種詆毀阿里巴巴的稿件也出現在各大媒體。
總結了一下詆毀阿里巴巴的稿件,一是說阿里巴巴的群發詢盤導致供應商血拼價格;二是指責阿里巴巴收了供應商的錢,生意卻沒成交,阿里巴巴此舉是欺詐。只要對B2B平臺有點了解的人都非常清楚,出現群發詢盤原因是買家通常會選擇幾家不同的供應商詢價,正所謂貨比三家嘛。無論是在電子商務平臺,還是在現實中的市場,貨比三家這個市場規則是永遠不會被打破的。說阿里巴巴欺詐,更是有點荒誕。阿里巴巴是一個信息服務平臺,不是業務員。在阿里巴巴的B2B平臺中,阿里巴巴為供應商和買家提供信息服務,生意能否成還在于買家與供應商的業務洽談效果。將生意不成交的原因歸罪于阿里巴巴太牽強。
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的做法,很難瞞過用戶的眼睛。看到這些詆毀類的稿件,筆者想到了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生活,一些潑婦搬弄是非的罵街與今天的媒體炒作極為類似。
來自媒體的消息稱,這些詆毀阿里巴巴的稿件,又出自網盛之手。登錄網盛旗下的中國B2B研究中心網站可以發現,每隔兩天便會出現一篇阿里巴巴的負面稿件。如此規律的負面炒作,其用意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為一個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網盛用潑婦罵街似的手法進行公關營銷,合適否?如此低劣的公關手法,不怕降低其身份嗎?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為電子商務普及而憂心。看到了網盛這家電子商務企業的公關炒作手法之后,筆者更擔心。一些企業的公關營銷水平,甚至不及電子商務普及水平,如果這種現狀不改變,中國電子商務又如何發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