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維模式里,煎餅是一個上不了“臺面兒”的行當,然而有個人卻把煎餅賣到了年收益500萬的流水,目前這家只有13個座位,營業面積只有十幾平米的煎餅鋪的估值已接近4000萬人民幣左右,這就是黃太吉。
這家煎餅鋪的老板叫赫暢,典型的80后創業者。從22歲起他先后經歷了百度、去哪兒、谷歌擔任品牌與用戶體驗管理工作,26歲與英國傳奇廣告教父薩奇兄弟創辦4A數字營銷公司,28歲創建數字創意公司DIF。黃太吉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相對于前兩次創業,做黃太吉這事被周圍的朋友破了不少冷水,用赫暢的話說“除了我老婆,基本沒有人看好我賣煎餅這事”。周圍朋友的勸阻赫暢也能夠理解他們的用心,但是在赫暢看來,賣煎餅是一件非常“接地氣”的事,且餐飲行業又是離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行業。
從廣告到煎餅
關于黃太吉的來由,還要先從一個人說起,這就是現在黃太吉的老板娘。
據了解,在經歷了幾番跳槽之后,赫暢特別想自己做點事兒,但又苦于不知具體做些什么,就在此時,他認識了現在的黃太吉的老板娘,一個地道的天津姑娘,隨后赫暢開始經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間。由于老婆是天津人,自己和老婆都喜歡吃煎餅,所以開始對做煎餅這件事產生了興趣。
兩個人經過商量,決定做一家煎餅鋪,但店鋪形式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街頭店,他希望能夠顛覆煎餅之前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于是他決定把煎餅店開進北京的CBD。
經過三四個月的緊張籌備,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開業時,店鋪的名字卻還沒有想好,如何起個朗朗上口又便于記憶的名字,這著實讓做了多年品牌管理的赫暢傷了不少腦筋。
赫暢告訴記者,自己想了很多名字,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讓自己特別滿意。“黃太吉”這個名字是自己晚上做夢時夢見的名字。由于自己是來自于哈爾濱的滿族人,自己的滿族姓氏為赫舍里,于是他將小鋪起名為黃太吉,取意“皇太極”之意。
名字取好后,緊接著就開始籌劃著開業。作為一個沒有任何餐飲從業經驗的人,為了保險起見,他特意選了一個周末作為第一天開業日子,他依稀記得開業當天大概賣了幾百塊錢。
隨著大家的口口相傳,沒過多久生意就開始很快火了起來,每天中午排隊吃煎餅的人已經不是門店內所能承載的,很多人為了能吃上這一口兒經常要排上近半個小時的隊伍,這起初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赫暢已對這種門庭若市的場景司空見慣。
為什么選擇煎餅為自己創業的切入點,赫暢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首先,從行業趨勢上,赫暢認為中國的快餐有個特點:要么太接地氣,要么太不接地氣。另外,中國作為一個飲食大國,孩子的同年被很多洋品牌快餐所包圍,這是不正常的,中國人應該有自己引以為豪的快餐品牌。
此外,從制作工藝上講,中國的美食相對于漢堡、披薩等西式快餐,在標準化工藝上要復雜的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中國快餐的發展。
如何才能既保證快餐的效率,又能還原現吃現做的工藝,且便于攜帶,綜合考慮權衡之后,赫暢發現煎餅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微博營銷
無論是企業微博,還是其他社會化媒體形式,要想讓大家參與話題討論,首先內容一定要有話題性,這樣話題才有附著性。而黃太吉,在話題的附著力上,下足了功夫。時不時拋出一些帶有附著力的話題來,引發大家的討論和圍觀,例如煎餅店開進CBD、老板開奔馳送煎餅、美女老板娘送餐、煎餅相對論公開課等,這已成為很多粉絲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除了話題要有依附性之外,更要為食客們提供方便分享的環境和氛圍。很難想象在一個只有13個座位的煎餅鋪里,還提供無線上網服務,之所以這么做,赫暢希望能為顧客建立一個“分享”的環境和氛圍,讓大家快速的把自己“用餐經驗”快速的分享出去,傳遞給自己的朋友。
據赫暢稱,從開業至今黃太吉共收到過約7萬多條微博評論,老板赫暢把每一條微博的評論都會在第一時間逐一回復,他認為這么做的動機不僅僅是互動,更重要的是用心和顧客溝通,迅速、及時的回復更是誠意的一種體現。
除了微博、微信、大眾點評等平臺,主流媒體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渠道。據悉,正是通過北京電視臺的”BTV美食地圖節目“,才讓這家店讓更多的吃客熟知,影響力社會化媒體擴散到全社會。對于黃太吉的營銷,赫暢認為,往往看上去越不像營銷的“營銷”,產生的效果反而會更好。
堅持小而美
從2012年中旬開業至今,黃太吉不僅僅得到了眾多食客們的擁躉,更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注意,據赫暢稱,目前主動找上門來的風投包括經緯創投、創業工場等國內眾多知名風投,每天打電話來尋求加盟的人更是前仆后繼。
關于被問及最多的加盟,赫暢有自己的想法:黃太吉只做直營,不做加盟。這樣可以在品質把控上更利于管理和監督,他希望把黃太吉這個品牌做的盡可能長遠綿長。
關于公司未來的發展,赫暢告訴記者,黃太吉計劃今年在北京開5~6家分店,計劃明年將分店開到上海、深圳等地,如果一切發展的順利的話,也會考慮把黃太吉開到紐約、倫敦、墨爾本等國外地區,三年之后在回來做下一輪擴張。
他同時透露,未來黃太吉每家店鋪的菜單不會完全相同,每家店鋪會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研制新的特色產品,不同的店鋪只會保留那些經典款的產品,他認為這樣做更有趣,也讓食客們對不同的店鋪有不同的念想。
對于黃太吉目前取得的成績,赫暢認為這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良心用好料,還原老味道”,這是黃太吉的所倡導的經營理念。
“在用料上,我們堅持用有機生菜、純綠豆面、無礬現炸油條,老板赫暢如是說道。“相對于‘用好料’,其實我們最想強調的其實是后面‘老味道’這部分”,煎餅、豆腐腦、油條,這“老三樣兒”是黃太吉店里的主打商品,也是食客們點擊率最高的產品,他希望把那些老味道賦予新的生命,在被西化的中國快餐市場樹立新的標桿。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