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GSM模型的時候距離現在有些遙遠了,已經淡忘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的了,當時只是粗略的有些印象,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最近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發現這個模型原來可以結合另一個模型用來進行量化分析,遂覺得如獲至寶,認真研究了一下…
剛好最近參與了一個活動的策劃,就想著結合著這兩個模型來嘗試著進行一下分析。本文主要分為GSM模型是什么、五度模型是什么及活動分析這三大部分。
一.? GSM模型是什么GSM模型是Google的用戶體驗團隊提出的一種指標體系,該體系主要是用來量化用戶體驗的,GSM分別為目標(Goal)→信號(Signal)→指標(Metric),所以也簡稱GSM模型。
目標是指用戶的目標是什么,或者設計、功能的目標是什么,信號指的是與該目標密切相關的東西,實現目標或者未實現目標,相關的現象是什么,指標則是對該信號進行量化,參見下圖案例:
素材來源于互聯網
二.? 五度模型是什么五度模型是阿里巴巴1688UED團隊在Google的HEART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國內互聯網的特點,加上多年的設計經驗總結出來的。五度模型是按照用戶使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來組織的,從用戶的行為與態度和當下與未來這兩個維度進行分解,五度分別為吸引度、完成度、滿意度、忠誠度和推薦度。
素材來源于互聯網
Google的HEART模型分別為以下幾種指標,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一下,不在本文的重點范圍內,故不再展開。
Happiness/愉悅度Engagement/參與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率Task success/任務完成度用戶產生行動之前一般會經過獲取注意>引發興趣>產生欲望>采取行動這幾步,而在用戶采取行動之后,才會知道自己是否滿意,從而決定是否再此使用還是說會主動推薦給別人。這整個流程是一個完整的鏈條,而不僅僅只是零散的點,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不僅僅只是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
吸引度其實就類似于獲取用戶的注意力,引發用戶的興趣進而產生想要嘗試的欲望這幾部分,完成度指的是用戶在被吸引過來之后,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以及操作的效率、成功率如何。
滿意度是指用戶在操作之后,主觀的體驗如何,是否滿意,忠誠度則是指用戶在使用完產品之后是否會繼續使用,和我們經常說到的用戶粘度和活躍度有些類似,推薦度則和我們經常說到的NPS有些類似,即用戶是否愿意分享給他人。
三. 案例分析因為這兩個模型是這次需要重點用到的理論模型,所以就先說明一下這兩個模型,接下來就結合最近在做的一個小案例來嘗試著進行一下分析,主要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夠掌握這樣一種量化分解目標的思路和方法。
1.活動簡述這是針對內部員工的一個H5抽獎活動,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宣揚企業文化,活動目標是能夠提升全員的參與度,主要以參與人數和參與次數作為衡量,活動周期為7天,入口在App內,支持分享至微信好友和朋友圈,分享之后的鏈接需要先輸入工號才能參與…
活動的形式和支付寶集五福有些類似,通過手寫企業文化的關鍵詞來和詞庫進行匹配,匹配成功則可隨機獲得一張企業文化卡,不支持同一關鍵詞的多次書寫,單人每天最多能參與7次,集齊4張企業文化卡即可合成一張卡片并進行開獎,每人僅能開獎一次…
2.活動分析整個活動的分析是以五度模型和GSM模型兩個維度來進行逐步拆解分析的,將五度模型中的各個度,作為GSM模型中的目標,然后找到各個度對應的信號和指標,匯總如下表(不考慮運營和其他的維度):
吸引度
吸引度的階段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活動,并且能夠產生興趣并參與進來,在吸引度階段,我又把目標拆分成了引起注意、理解規則、產生興趣、采取行動這幾個子目標。
引起注意主要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活動本身,而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知道活動,進入活動頁面的人數也就會增加,對應的數據指標就是活動的知曉率以及UV數的增加。
活動本身的規則是需要用戶進行查看的,所以在H5首次進入時會有浮層進行引導,另外也會有活動的規則說明,如果活動規則本身比較簡單易懂的話,浮層應該會被大多數人忽略掉,而活動規則的閱讀次數和閱讀時長都會較少,反之如果這幾個數據指標較大,則說明活動規則本身過于復雜或者表達不合理。
在用戶知曉了活動規則后,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則會直接關閉頁面,如果感興趣的話會對頁面進行瀏覽,前者對應的數據指標是頁面的跳出率,后者對應的數據指標則是頁面的停留時長,頁面滑動次數,以及進入頁面的UV/PV的點擊轉化率。
在用戶產生了一定的內容消費時,如果對活動足夠的感興趣的話,則應該會產生相應的行動,對應的用來衡量的數據指標則是單用戶的活動參與次數、總用戶的參與次數以及參與活動的UV/PV轉化率。
完成度
完成度的重點是用戶任務的完成情況,一方面是用戶完成的效率如何,另一方面則是用戶完成的成功率如何。如果用戶能夠高效的完成任務的話,則整個任務的操作步驟則會比較少,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也會比較少,對應用來衡量的數據指標是單用戶自進入活動頁到完成一次活動的點擊次數,以及花費的時間。
如果用戶完成任務比較輕松的話,則初次就完成手寫關鍵字獲取卡片的人就應該會比較多,所以可以用首次參與活動的成功率來作為量化的指標。而集卡活動頁的跳出率則可以作為一個反向的指標來進行任務完成度的衡量…
滿意度
滿意度即用戶在使用完產品之后的主觀感受,可以通過打分機制來進行量化評分,因為是內部的一個活動,發起一個線上的投票即可…
忠誠度
忠誠度就是我們平時說到的粘度和活躍度的問題,在這個活動中粘度對應的就是用戶會回訪參與活動,對應的數據指標就是用戶的次日留存率以及七日留存率。
活躍度對應的信號就是用戶參與活動的頻次增加,對應的量化指標就是單用戶的七日參與總數,以及活動整體的參與次數。
推薦度
推薦度指的是用戶使用完產品之后,愿意主動分享給他人,對應在活動中就是用戶愿意將活動分享至微信,對應的量化指標就是活動的分享率,通過分享出去的鏈接訪問活動頁面的UV數,以及通過鏈接參與活動的人數在總人數中的占比。
恩…理論上的框架分析完畢,然而本來就是個內部的活動,哪有那么多時間和開發資源來給你埋點啊,實際上這個活動的本身當時只統計了活動參與人數、單人參與次數、總參與次數以及活動分享率、通過鏈接參與活動的人數在總人數中的占比…
很多時候都是這個樣子,方案的實現也大都會有著其他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上就是本文的內容,主要是通過一個小案例來簡單的結合GSM模型與五度模型進行目標的分解與量化,僅供思路的參考。歡迎斧正、指點、拍磚…
作者:王家郴,喜歡網球和騎行的產品汪。公眾號:產品經理從0到1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