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物質性心理錯覺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有的科學家發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自19世紀中葉以后,心理學已從哲學轉入科學的范疇,心理學家注重實驗所驗證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論中都對此作過專門的介紹,這些經驗向我們明確地肯定了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
冷色與暖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的物理性分類,對于顏色的物質性印象,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波長長的紅光和橙、黃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會有暖和感。相反,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綠色光,有寒冷的感覺。夏日,我們關掉室內的白熾燈,打開日光燈,就會有一種變量雙的感覺。顏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飲料包裝上使用冷色,視覺上會引起你對這些食物冰冷的感覺。冬日,把臥室的窗簾換成暖色,就會增加室內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覺,并非來自物理上的真實溫度,而是與我們的視覺與心理聯想有關。總的來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現上也是如此。
冷色與暖色除去給我們溫度上的不同感覺以外,還會帶來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濕度感等。比方說,暖色偏重,冷色偏輕;暖色有密度強的感覺,冷色有稀薄的感覺;兩者相比較,冷色的透明感更強,暖色則透明感較弱;冷色顯得濕潤,暖色顯得干燥;冷色又很遠的感覺,暖色則有迫近感。一般說來,在狹窄的空間中,若想使它變得寬敞,應該使用明亮的冷調。由于暖色有前進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細長的空間中的兩壁涂以暖色,近處的兩壁涂以冷色,空間就會從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顯的心理區別以外,色彩的明度與純度也會引起對色彩物理印象的錯覺。一般來說,顏色的重量感主要取決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給人以重的感覺,明色給人以輕的感覺。純度與明度的變化給人以色彩軟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覺得柔軟,暗的純色則有強硬的感覺。
|||色彩原來可以這樣--顏色表情
色彩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但人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這是因為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色彩的世界中,積累著許多視覺經驗,一旦知覺經驗與外來色彩刺激發生一定的呼應時,就會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種情緒。
無論有彩色的色還是無彩色的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種色相,當它的純度和明度發生變化,或者處于不同的顏色搭配關系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變化了。因此,要想說出各種顏色的表情特征,就想要說出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那樣困難,然而對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總還是有趣并可能的。
紅色
紅色是強有力的色彩,是熱烈、沖動的色彩。約翰·伊頓教授描繪了受不同色彩刺激的紅色。他說:在深紅的底子上,紅色平靜下來,熱度在熄滅著;在藍綠色底子上,紅色就像熾烈燃燒的火焰;在黃綠色底子上,紅色變成一種冒失的、莽撞的闖入者,激烈而又尋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紅色似乎被郁積著,暗淡而無生命,好像焦干了似的。
橙色
橙色的波長僅次于紅色,因此它也具有長波長導致的特征:使脈搏加速,并有溫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彩,它使我們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因此是一種富足的、快樂而幸福的色彩。
橙色稍稍混入黑色 或白色 ,會成為一種穩重、含蓄有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較多的黑色后,就成為一種燒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較多的白色會帶有一種甜膩的味道 。橙色與藍色的搭配,構成了最響亮、最歡快的色彩。
黃色
黃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夠保持很強的純度。黃色的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因此象征著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黃色有著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著財富和權利,它是驕傲的色彩。黑色或紫色的襯托可以使黃色達到力量無限擴大的強度。白色是吞沒黃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紅色也可以像美麗的少女一樣將黃色這驕傲的王子征服。
黃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蝕,這兩個色只要稍微的滲入,黃色即刻失去光輝。
綠色
鮮艷的綠色非常美麗,優雅,特別是用現代化學技術技術創造的最純的綠色,是很漂亮的的色。綠色很寬容、大度,無論藍色還是黃色的滲入,仍舊十分美麗。黃綠色單純,年青;藍綠色清秀、豁達。含灰的綠色,也是一種寧靜、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霧中的田野那樣。
藍色
藍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著最遼闊的景色都呈蔚藍色,無論深藍色還是淡藍色,都會使我們聯想到無垠的宇宙或流動的大氣,因此,藍色也是永恒的象征。藍色是最冷的色,使人們聯想到冰川上的藍色投影。藍色在純凈的情況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它只不過代表一種平靜、理智與純凈而已。真正令人的情感縮到冷酷悲哀的色,是那些被弄混濁的藍色。
紫色
波長最短的可見光是紫色波。通常,我們會覺得有很多紫色,因為紅色加少許藍色或藍色加少許紅色都會明顯地呈紫味。所以很難確定標準的紫色。約翰·伊頓對紫色做過這樣的描述:紫色是非知覺的色,神秘,給人印象深刻,有時給人以壓迫感,并且因對比的不同,時而富有威脅性,時而又富有鼓舞性。當紫色以色域出現時,便可能明顯產生恐怖感,在傾向于紫紅色時更是如此。歌德說:“這類色光投射到一副景色上,就暗示著世界末日的恐怖。”
紫色時象征虔誠的色相,當紫色深化暗化時,有時蒙昧迷信的象征。潛伏的大災難就常從暗紫色中突然爆發出來,一旦紫色被淡化,當光明與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誠之色時,優美可愛的暈色就會使我們心醉。
用紫色表現混亂、死亡和興奮,用藍紫色表現孤獨與獻身,用紅紫色表現神圣的愛和精神的統轄領域——簡而言之,這就是紫色色帶的一些表現價值。
伊頓教授的對紫色的描述,的確能給我們以啟示,它似乎是色環上最消極的色彩。盡管它不想藍色那樣冷,但紅色的滲入使它顯得復雜、矛盾。它處于冷暖之間游離不定的狀態,加上它的低明度的性質,也許就構成了這一色彩在心理上引起的消極感。與黃色不同,紫色可以容納許多淡化的層次,一個暗的純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會成為一種十分優美、柔和的色彩。隨著白色的不斷加入,也就不斷的產生出許多層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層次的淡紫色,都顯得很柔美、動人。
黑、白、灰色
我們曾經說過,無彩色的在心理上與有彩色具有同樣的價值。黑色與白色時對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陰極和陽極。太極圖案就是黑白兩色的循環形式來表現宇宙永恒的運動的。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現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康丁斯基認為,黑色意味著空無,像太陽的毀滅,像永恒的沉默,沒有未來,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無盡的可能性。黑白兩色是極端對立的色,然而有時候又令我們感到它們之間有著令人難以言狀的共性。白色與黑色都可以表達對死亡的恐懼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虛幻和無限的精神,黑白又總是以對方的存在顯示自身的力量。它們似乎是整個色彩世界的主宰。
在色彩世界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動的色彩了,它是徹底的中性色,依靠鄰近的色彩獲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鮮艷的暖色,就會顯出冷靜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則變為溫和的暖灰色。與其用“休止符”這樣的字眼來稱呼黑色,不如把它用在灰色上,因為無論黑白的混合、不色的混合、全色的混合,最終都導致中性灰色。灰色意味著一切色彩對比的消失,是視覺上最安穩的休息點。然而,人眼是不能長久地、無線擴大地注視著灰色的,因為無休止的休息意味著死亡。
色彩的表情在更多的情況下是通過對比來表達的,有時色彩的對比五彩斑斕、耀眼奪目,顯得華麗,有時對比在純度上含蓄、明度上穩重,又顯得樸實無華。創造什么樣的色彩才能表達所需要的感情,完全依賴于自己的感覺、經驗以及想象力,沒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色彩原來可以這樣--配色方案一、紅色的色感溫暖,性格剛烈而外向,是一種對人刺激性很強的色。紅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興奮、激動、緊張、沖動、還是一種容易造成人視覺疲勞的色。
1、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黃,會使其熱力強盛,趨于躁動、不安。
2、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熱性減弱,趨于文雅、柔和。
3、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黑,會使其性格變的沉穩,趨于厚重、樸實。
4、在紅中加入少量的白,會使其性格變的溫柔,趨于含蓄、羞澀、嬌嫩。
二、黃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擴張和不安寧的視覺印象。黃色是各種色彩中,最為嬌氣的一種色。只要在純黃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
1、 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轉化為一種鮮嫩的綠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隨之消失,趨于一種平和、潮潤的感覺。
2、 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紅,則具有明顯的橙色感覺,其性格也會從冷漠、高傲轉化為一種有分寸感的熱情、溫暖。
3、 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變化最大,成為一種具有明顯橄欖綠的復色印象。其色性也變的成熟、隨和。
4、 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變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趨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藍色的色感冷嘲熱諷,性格樸實而內向,是一種有助于人頭腦冷嘲熱諷靜的色。藍色的樸實、內向性格,常為那些性格活躍、具有較強擴張力的色彩,提供一個深遠、廣埔、平靜的空間,成為襯托活躍色彩的友善而謙虛的朋友。藍色還是一種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較強個性的色。如果在藍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紅、黃、黑、橙、白等色,均不會對藍色的性格構成較明顯的影響力。
1、 如果在橙色中黃的成份較多,其性格趨于甜美、亮麗、芳香。
2、 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覺趨于焦躁、無力。
四、綠色是具有黃色和藍色兩種成份的色。在綠色中,將黃色的擴張感和藍色的收縮感相中庸,將黃色的溫暖感與藍色的寒冷感相抵消。這樣使得綠色的性格最為平和、安穩。是一種柔順、恬靜、潢足、優美的色。
1、 在綠色中黃的成份較多時,其性格就趨于活潑、友善,具有幼稚性。
2、 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趨于莊重、老練、成熟。
3、 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趨于潔凈、清爽、鮮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給人一種沉悶、神秘的感覺。
1、 在紫色中紅的成份較多時,其知覺具有壓抑感、威脅感。
2、 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覺就趨于沉悶、傷感、恐怖。
3、 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悶的性格消失,變得優雅、嬌氣,并充滿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樸實、純潔、快樂。白色具有圣潔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會影響其純潔性,使其性格變的含蓄。
1、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紅,就成為淡淡的粉色,鮮嫩而充滿誘惑。
2、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黃,則成為一種乳黃色,給人一種香膩的印象。
3、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藍,給人感覺清冷、潔凈。
4、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種干燥的氣氛。
5、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綠,給人一種稚嫩、柔和的感覺。
6、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誘導人聯想到淡淡的芳香。
色彩原來可以這樣--三基色原理
在中學的物理課中我們可能做過棱鏡的試驗,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可見光譜。其中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種基色是相互獨立的,任何一種基色都不能有其它兩種顏色合成。紅綠藍是三基色,這三種顏色合成的顏色范圍最為廣泛。紅綠藍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稱為相加混色。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品紅
紅色+綠色+藍色=白色
黃色、青色、品紅都是由兩種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們又稱相加二次色。另外:
紅色+青色=白色
綠色+品紅=白色
藍色+黃色=白色
所以青色、黃色、品紅分別又是紅色、藍色、綠色的補色。由于每個人的眼睛對于相同的單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們用相同強度的三基色混合時,假設得到白光的強度為100%,這時候人的主觀感受是,綠光最亮,紅光次之,藍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還有相減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顏料能吸收紅色而反射青色,黃色顏料吸收藍色而反射黃色,品紅顏料吸收綠色而反射品紅。也就是:
白色-紅色=青色
白色-綠色=品紅
白色-藍色=黃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黃色兩種顏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顏料吸收了紅色和藍色,而反射了綠色,對于顏料的混合我們表示如下:
顏料(黃色+青色)=白色-紅色-藍色=綠色
顏料(品紅+青色)=白色-紅色-綠色=藍色
顏料(黃色+品紅)=白色-綠色-藍色=紅色
以上的都是相減混色,相減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顏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紅、黃色稱為顏料三基色。顏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繪畫、印刷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顏料三基色中,紅綠藍三色被稱為相減二次色或顏料二次色。在相減二次色中有:
(青色+黃色+品紅)=白色-紅色-藍色-綠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rgb模式,而用相減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cmyk模式,它們廣泛運用于繪畫和印刷領域。
rgb模式是繪圖軟件最常用的一種顏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處理圖像比較方便,而且,rgb存儲的圖像要比cmyk圖像要小,可以節省內存和空間。
cmyk模式是一種顏料模式,所以它屬于印刷模式,但本質上與rgb模式沒有區別,只是產生顏色的方式不同。rgb為相加混色模式,cmyk為相減混色模式。例如,顯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為顯示器是電子光束轟擊熒光屏上的熒光材料發出亮光從而產生顏色。當沒有光的時候為黑色,光線加到最大時為白色。而打印機呢?它的油墨不會自己發出光線。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顏色,所以需要用減色法來解決。
色彩原來可以這樣--hls(色相、亮度、飽和度)原理
hls 是hue(色相)、luminance(亮度)、saturation(飽和度)。
色相是顏色的一種屬性,它實質上是色彩的基本顏色,即我們經常講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每一種代表一種色相。色相的調整也就是改變它的顏色。
亮度就是各種顏色的圖形原色(如rgb圖像的原色為r、g、b三種或各種自的色相)的明暗度,亮度調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調整。亮度范圍從 0 到255,共分為256個等級。而我們通常講的灰度圖像,就是在純白色和純黑色之間劃分了256個級別的亮度,也就是從白到灰,再轉黑。同理,在rgb模式中則代表個原色的明暗度,即紅綠藍三原色的明暗度,從淺到深。
飽和度是指圖像顏色的彩度.對于每一種顏色都有一種人為規定的 標準顏色,飽和度就是用描述顏色與標準顏色之間的相近程度的物理量。調整飽和度就是調整圖像的彩度。將一個圖像的飽和度條為零時,圖像則變成一個灰度圖像,大家在電視機上可以試一式調整飽和度按鈕。
另外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對比度。對比度是指不同顏色之間的差異。對比度越大,兩種顏色之間的相差越大,反之,就越接近。如,一幅灰度圖像提高它的對比度會更加黑白分明,調到的極限時,變成黑白圖像,反之,我們可以得到一幅灰色的畫布。
我們了解了顏色的原理,我們在圖像處理中就不會茫然,并且對于調整顏色也可以更快,更準確。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