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愉悅感
不知道如何表達你在設計中使用豐富動畫或者可愛插畫的用意么?只需要將“愉悅感”正常用進去,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用戶心理并以此創(chuàng)建一個用戶喜愛的心理體驗的。沒人在乎你的解決方案是不是功能性的或者高成本的,如果此時并沒有足夠的數(shù)據(jù)來支撐你的設計直覺,那么你可以提醒大家,你在建立一個與用戶之間持久性的情感連接。
終極貼士:給所有人展示一個經(jīng)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圖標,然后向他們指出位于頂部的自我實現(xiàn)層那種溫暖模糊的概念。
用行業(yè)術語來混淆他們
不要介意你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讓事情易于被理解,試用一些專業(yè)的行業(yè)術語來迷惑他們的大腦,并害怕去詢問你這些詞語的真正含義,你使用的奇怪的術語越多,你需要對實際設計思路的解釋也就越少。
如果一個客戶或者利益相關者詢問你這么設計的理由,你只需要說一些類似于“它能引導我們的品牌價值啊,并建立用戶與我們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這樣的回答,即使你只是設計了一個優(yōu)惠代碼輸入框。
使用一致性原則作為你唯一的指導原則
一致性的重要性,你的用戶可能已經(jīng)熟悉了iOS、Android、或者web應用的設計和使用模式,但這些模式與你的設計風格并不相符,你必須要堅持你所做的東西是符合一致性的,即使這意味著用戶需要重新學習新的使用方式比如你那獨特的復雜的下拉列表框。
如果你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要求你設計適配移動端,你就說你正在努力爭取一致性,而且開發(fā)工程師還不能實現(xiàn)完全的響應式,一致性允許你不用去考慮一些不同情況的解決方案,你只需要復制黏貼一份,然后就可以收工了。
讓美學優(yōu)先于功能
忘記那些用實際工作流程來解決問題。很明顯,你只需要復制那些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的設計稿。誰在意是否有研究證明你的圖標是低效的,難以記憶的或者缺少價值的。蘋果喜歡白色,喜歡左對齊。沒人會關心他們是否影響使用體驗。
從最好的學習(復制)
不知道如何解決一個問題?只要從Amazon、蘋果或者facebook復制相關的解決方案用于你的項目中即可。當有人質疑你的時候,就說“這是亞馬遜使用的解決方案”,他們就會覺得既然是亞馬遜都這樣做,那一定有充分的理由。
運用研究偏好
你有理由證明花費了數(shù)周都在做設計么?只要創(chuàng)建一個美麗的圖標來呈現(xiàn)大量的采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量越大,你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如果有些人想試圖詢問你的方法、來源或者原始數(shù)據(jù),你應該告訴他們這些問題私下聊,并且盡量避免與他們再次相見。
終極貼士:如果你有些例如制作炫酷幻燈片的技能,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點頭稱贊。
讓人們認為你很忙
沒有什么比擁有一堵布滿別人作品的墻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了,打印其它產(chǎn)品的截圖,并標注為“競品分析”。把所有你在Pinterest中Pin過的成為“靈感”,要的是數(shù)量而不是質量,重要的是要讓人們覺得你有一個創(chuàng)造性和忙碌的大腦。
終極貼士:盯著墻看它幾個小時,你的同事會認為你在認真的思考,如果可能的話,你可以趁機在你的眼皮上畫上眼睛,這樣就可以偷偷睡覺了。
運用一些模糊的視覺效果
每個人都可以畫維恩圖。但他們能用完美的等邊三角形畫么?
利用兩個△△或者三個△△△去繪制你的圖形,他不僅會讓每個人都點頭迷失在你的概念里,而且通過簡單圖形闡釋復雜想法會讓他們覺得你有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頭腦。
終極貼士:總是在圖形的重疊區(qū)域內放一些重要的“值”。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如果你不使用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那你并不能成為一個現(xiàn)代設計師,講座上的每個人都明白他們需要去了解用戶的需求,以及如何創(chuàng)建同理心才是創(chuàng)造有意義產(chǎn)品的關鍵。沒有人在意那些過去設計過的產(chǎn)品現(xiàn)在有多么的成功,所以應該更好地給每個人留下你是有多么的關心用戶的深刻印象。
持續(xù)專注于你的市場需求
哦,這不是廢話么?他們真的相信你在以人為中心上所做的事情?并且想要一個易用性的設計?別擔心,只要告訴他們建立一個易用性的網(wǎng)站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告訴他們你的目標市場都有著最先進的電腦和最快的網(wǎng)絡,并且他們都是健康的千禧一代,健康到都不需要看醫(yī)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你就說其中的一員啊!!你就是你的用戶啊!!
并且,老實說,可用性設計可以讓你遠離所有添加在登陸頁面的驚人的滾動動畫。
文本標簽?多丑啊!
高對比組合?太可怕了!
清晰的導航?真卑鄙!
不需要關注你是否真get到了普羅大眾的點從而讓你的設計真的好用,或者說它是不是真的提高了可用性讓你的站點的SEO更加友好。你只需要這些視差動畫和微妙對比度的調色板。
好了,玩笑開完了,下面是認真臉部分!
以上所有的“秘訣”都是開玩笑的 (´・ω・`) ,它們說明了我過去曾經(jīng)犯下的罪過。并且它們只是我們經(jīng)歷過的一些事情的副產(chǎn)品。我們努力嘗試不同的東西,來判斷哪些是可行的而哪些不行,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技術。表面上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在內心深處,我不得不承認……我有時候也不確定我做的就是對的。
你有過這樣的感覺么?害怕有一天會被某個人發(fā)現(xiàn)你其實是個騙子?在這個過程中你一直假裝成功直到有一天你真的成功了。我最近才知道這個叫做“冒名頂替綜合癥”(ImpostorSyndrome)”。當我搬到三藩市的時候,我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強烈的感覺。當我開啟一項工作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了。我發(fā)現(xiàn)我對于利用自己的魅力去獲得別人的認可感到不安。我不認為我的設計作品已經(jīng)足夠好了。
但是無論如何,我覺得它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或者至少我假裝它們變得越來越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