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方案對比(右圖為新方案)
如上圖所示,在左側舊方案上,“海淘”“音樂” 分享鏈接卡片就是剛提到復用信息流的卡片樣式,視頻、紅包、音樂、文章…等等都分復用了這類卡片樣式,這種樣式占用大量空間,畫面切割感強,容易打破會話,左右的從屬關系弱并且多出一些無用信息。
在布局上,國內主流IM產品的區域劃分、從屬關系非常明顯,左側區域就是他人態內容,右側就是主人態內容,標桿產品微信和手Q都培養了大批的用戶習慣 ,那么我們能做些什么?視覺上是如何處理的?
我們這次的優化工作主要是從三個維度進行的:
圖形元素:由點、線、面構成的一些基本圖形的表達
界面布局:X軸和Y軸上個體圖形和單位模塊之間的間距、尺寸關系
單位模塊:紅包、名片、圖片、地圖、視頻、音樂….
圖形元素
先說下圖形元素,因為氣泡會大量的出現,所以我們著重說一下氣泡,微博氣泡有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氣泡角過于尖銳并頂著用戶頭像,吸引無效注意力并讓人產生不適感。
對比微信,微博氣泡角不適感更強,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微信黑色文字最強,綠色氣泡次之,背景最弱,它的明度是呈現逐層遞減的,突出了文字,微博氣泡藍色背景最強,文字次之,背景最弱,這時氣泡角的問題就變得特別明顯。
2. 第二個原因微信綠色氣泡明度更高,更融背景,微博藍色氣泡的明度更低與背景反差更大。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做了一個簡化了的氣泡打磨過程,如下圖:
從圖1-2,我們先解決氣泡角造型的不適問題,之前圓角過小且有對外指向性,顯得生硬,我們加大了圓角角度,讓整個氣泡感更強,但該方案有個明顯的問題,氣泡角并沒有指向頭像。
從圖2-3,調整氣泡角指向問題,但該方案運用到圖片、紅包設計時我們發現,圓角不對稱性讓人覺得怪異,尤其是紅包這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時更加明顯。
最終從圖3-4,我們調整氣泡角的位置,保護了圓角的對稱性,同時讓氣泡角下弧線更加平滑與頭像關聯,從而降低了原氣泡角過于激烈的視覺樣式。
看看我們具體是如何調整的:
實際上圖形打磨是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它更像一個樹狀結構,每一像素變化都會帶來圖形指向、造型契合度、整體性不一樣的感受,我們需要去平衡它們的關系,并選取最優方案,看看最終方案我們是如何去平衡圓角、氣泡角、頭像之間的關系的。
△ 氣泡最終方案
最終方案中,圓角大小為單行氣泡四分之一高度,氣泡與頭像、氣泡角與頭像的間距都處于1個單位的間距,氣泡角與圓角轉角處,為2分之1單位剛好保護了圓角對稱感不被破壞。
我們認為合適的圓角角度既能勾勒出曲線的柔美,又能保證形體的穩定,并且可以幫助用戶將目光引向中心,突出對話內容。
這種經過深度打磨的圖形能讓界面顯得更穩定、可靠。
界面布局
舊的界面布局有我們剛剛提到的畫面切割感強,從屬關系弱,空間利用率低等問題,從下圖可能較為直觀的對比出一些問題:
△ 新舊布局對比(右圖為新布局)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