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獲得職場機會的訣竅
我曾經收到一封信,信中說:“我也是一位工程師,我如何才能像你一樣,花7年的時間從普通工程師變成微軟中國區的總裁?你有什么訣竅?”其實,我的訣竅十分簡單:
雖然進入微軟時是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但我工作時的心態,就仿佛我是公司董事會成員一般:我不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替微軟考慮有哪些做得不合理或者不夠完善的地方。
進入一家企業,你會發現企業的問題很多(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問題就更多)。怎么辦?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最簡單、最直接,但也最無效的方式。年輕人到公司里千萬不能抱怨,因為很多人比你還聰明,他們已經抱怨很多次了,你無非就是N+1次的抱怨。還有人會比這種抱怨的人好一些,他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公司應該這么做、那么做。你自以為這些建議很了不起,但是從領導角度來講,這屬于小兒科。也許領導當面會說這個建議不錯,但是一離開辦公室他就忘掉這個建議了。你花很多腦筋給領導提出建議,但領導不會采用,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方案能否成功。所以,
我們在企業里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提意見和建議,而是真正地對公司作一些實質性的改進。
從本職工作中提升自己
職場新人還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很多人會喜歡挑別的部門的毛病。你是做技術的,卻說公司的人事制度需要改革。你是做客戶服務的,卻非得告訴銷售部門說他們的市場推廣方案有問題。
問題的確是存在的。而且站在外部的角度看,特別容易發現問題。但是往往只有本部門的人才知道真正的癥結在什么地方,最終應該做什么才能解決問題。所以,
一定要做自己最內行的東西,一定要在自己本身的職位上來提升自己。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職場定律。
差異化競爭: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與微軟的其他員工相比,我在技術方面是最差的。我若在技術上與他們競爭,過許多年我也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員工,頂多做上個高級工程師。因此,
我的思路是避開和他們在技術上進行正面競爭,走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我只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并把它發揮到極致,才有可能從上萬人中脫穎而出。
當我發現Windows在多語言開發模式上的錯誤后,我同時注意到,其實當時有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甚至有不少人向經理提交了自己的書面解決方案。后來我知道這些方案共有80多份。
我做過公司老板,知道當老板的管只會提建議的人叫挑刺的人,這類人往往會讓老板討厭。老板對既能提出問題又能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會有好感,但一般不會重用。而老板最信任的則是,除了做到前面兩點,還能論證出方案可行性的人。這些親身體會和總結,成為我在微軟職場上的生存法寶。
既然僅提交書面方案效果甚微,我就開始發揮我的勤奮特長,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將我的開發模式進行實驗論證,并得到了完全可行的結果。然后我寫了一份書面報告,不僅提出問題也解決了問題,將我自己編的程序都放在報告中。
“Jun,你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也不是第一個帶來解決方案的人,但你是唯一一個對解決方案找到論證辦法的人。”我的直接上司這樣評價我。
我思考改造Windows多語言版本的開發模式期間,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1995年初,后來新浪的創始人王志東帶著自己研發的中文平臺RichWin來到西雅圖與微軟洽談合作。那時候我進微軟才兩個多月,剛開始思考多語言版本的開發模式問題。作為一名普通軟件工程師,我參加了接待王志東的業務會議。在會上,王志東自信滿滿地講述著RichWin是如何偉大,微軟是多么需要RichWin,沒有RichWin微軟在中國很難推廣等等。他對RichWin如此自信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微軟當時做不到中文系統和英文系統的同時發布。
王志東對RichWin技術上的自信讓我深感佩服,可也深深刺激了我。“你看不起微軟的技術,我就一定要下狠心改變這樣的局面,因為我是微軟的員工。”
十余年后,已離開微軟成為盛大總裁的我在一次IT業高端會議上和王志東邂逅。我給他講起了當年的那段因緣,“你應該感謝我。因為當年微軟使用了我提出的Windows多語言版本的開發模式,所以拒絕了和你合作。否則你可能還在享受著RichWin給你帶來的巨大利潤,根本不會想到去創辦新浪。”他聽了哈哈大笑,“你說得很對。不過我怎么也想不起來,當時一起開會的還有唐駿你。”
聽罷他的話,我不禁也報以一笑。他的確無法回憶起來,因為那時的我實在太普通、太平凡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