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例說明: 關于課件的設計應要求其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讓學習者既可以采取自動的教學方式學習,也可以采取一步一學的教學方式學習(setp by setp),另外,學習者還可以根據需要能實現到“上一步”、“重播”、“下一步”、“退出”的自由跳轉。
二、創作步驟:
1、按鈕的制作:按鈕是多媒體設計中常見的要素,你要是想制作出引以為豪的界面,必須少不了這一步,雖然你可以使用authorware自帶的系統按鈕,但authorware中那種清一色的灰色按鈕早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視覺上的需要。還好authorware允許我們引入自己創建的按鈕。關于按鈕實際上就是一張張小圖片,你可以用作圖軟件,諸如畫筆、photoshop等來制作它,本例需要創建20幅圖片,這里我們預先做出了20幅大小尺寸都相同的圖片,以備引入。見下圖
第一行:前翻(左:鼠標末選中狀態,中:鼠標懸停時的狀態,右:按鈕按下時的狀態)
第二行:重復(解釋同上)
第三行:后翻(解釋同上)
第四行:自動(解釋同上)
第五行:手動(解釋同上)
第六行:退出(解釋同上)
第七行:背景音樂開關 (左邊的按鈕狀態表示背景音樂此時為開,反之為關)
2、初始化:在流程線上放置一個“運算”圖標并命名為“初始化”,雙擊打開后,進入程序輸入框,輸入內容如下圖所示。
關于mcishowerrors0函數所需a4wmme.u32函數的裝入方法:
點擊 從categorg中下拉選出demo.a4p,點取load鍵,選擇a4wmme打開,點選mcishowerrors函數load即可。(midiplay函數的調入類同)
3、將一顯示圖標放到“初始化”計算圖標的下面,并命名“主界面”,雙擊此圖標打開,從菜單上選取file>import,進入“import which file?”對話框,選取你所要導入的圖片,按下“import”鈕引入圖片。
4、建立交互區:將一交互圖標放置在“主界面”圖標之下,命名為“交互區”,再將圖標工具欄中的“組”圖標拖到“交互”圖標的右側,出現“response type”對話框,單擊“ok”按鈕。并將該圖標命名為“前翻”。雙擊“前翻”圖標,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選中“perpetual”選項,表示我們希望這個按鈕始終顯示在運行的界面上,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這個按鈕來實現控制;響應方式設為“single-click”鼠標單擊方式,返回路徑設為“exit intercation”;將光標形狀設為手形。具體請看下面兩張圖示:
4、單擊“群組”圖標使之被選中,然后同時下“ctrl”鍵與“=”鍵,使“群組”圖標上附著一“計算”圖標,輸入內容如下圖所示,然后按下小鍵盤上的回車鍵關閉“計算”圖標窗口。
5、接下來我們在“前翻”圖標的右側分別再加入四個“群組”圖標,并命名為“后翻”、“重播”、“退出”、“自動/手動”、“音樂開/關”,然后再在“后翻”、“重播”、“退出”、“自動/手動”、“音樂開/關”這些圖標上各附上一計算圖標,并在其中輸入有關內容,具體如下:
后 翻: next_part:=next_part
重 播: next_part:=next_part-1
退 出: quit(0)
自動/手動:test(button,button:=0,button:=1) test(button,wait:=0,wait:=1) checked@"自動/手動":=button
音樂開/關:checked@"音樂開/關":=~music_button test(music_button,music_button:=0,music_button:=1) test( ~music_button&~midiplaying(),midiplay(filelocation^"music//music"^round(random(1,6,1),2)^".mid",100, 0),midistop())
6、單擊“后翻”圖標上面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在“active if”欄中輸入“ next_part<pathcount@"計算"+1”,按下“ok”;
7、單擊“退出”圖標上面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在“branch”一欄選中“retrun”,按下“ok”;單擊“自動/手動”圖標上面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在“branch”一欄選中“retrun”,按下“ok”;單擊“音樂開/關”圖標上面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在“branch”一欄選中“retrun”,按下“ok”;結果如下圖所示:
8、按鈕的引入:關于按鈕,窗口顯示的是系統提供的按鈕形式,單擊“前翻”圖標上面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點按,準備引入自己創建的按鈕。此時會彈出一個按鈕庫的對話框,在按鈕庫的界面上單擊“add...”,再按下 鈕(表示鼠標末選中的狀態)與鈕引入我們所需要的按鈕。如圖所示:
方法同上,我們再分別引入鼠標懸停時,即的情況 和鼠標在按鈕上按下時的狀態,即 的情況 ;有關界面上各按鈕的意義不再闡述,具體請參閱99年第32期《電腦報》李衛紅的《在authorware中創建自己的按鈕》一文,大家可以舉一反三。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將預先做好的20幅圖片逐步引入,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在于美觀,有自己的風格,而在于我們在這一步中使用了一個小小的容易被他人忽略的地方。請大家看下一步。
9、參照以上的方法分別將“后翻”、“重播”、“退出”圖標的按鈕引入。關于“自動/手動”與“音樂開/關”,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chacked”按鈕的引入,這是個特殊的按鈕,(注意:它在normal的右邊)不是靠直接點擊它來實現對它的控制,它本身不具有交互性,所以我們常常會忽略它的價值,請按示例將圖片一步一步引入,(圖見下)
由左至右按鈕的依次對應為normal-up、normal-down、normal-over)
(由左至右按鈕的依次對應為checkedl-up、checked-down、checked-over)
(由左至右按鈕的依次對應為normal-up、checkedl-up)
10、按鈕的對齊:當我們將圖片引入到與之相對應的按鈕之中之后,按住 “shift”鍵 雙擊“交互區”圖標,用鼠標分別將按鈕拖到與之相對應的位置上,并盡量對齊。(見下圖)。對齊方法:可配合“shift”鍵選定所有按鈕,然后從菜單上選取modiy>align,再進行物體校正比較。)
11、從圖標欄中將“決策”圖標引入,并命名為“計算”,具體設置見下圖所示。這里【branch】域的設置是計算分支“to calcuated path”,變量“next_part”值將決定流程的流向;【repeat】域的參數設置是“until true”和“0”,這種設置將使分支結構的執行沿著“next_part”所指明的路徑無限地執行。我們在“初始化”圖標中把變量“next_part”的值設定為“1”,這樣就能使教學流程從最初開始處執行。
12、將“群組”圖標從圖標工具欄中拖到“計算”圖標的右側釋放,命名為“demo0”,并附上一計算圖標(具體操作是用鼠標點擊該圖標,先按下“ctrl”鍵,然后再按下“=”鍵),在打開的框中輸入 “next_part:=next_part+1”(見下圖),按下小鍵盤上的“enter”鍵 關閉輸入框,這樣就給程序的下一個流程賦予了新值。
13、雙擊“demo0”圖標,在彈出的下一級流程線加入一個“交互”圖標和兩個“條件型響應”圖標,具體請看下圖,
14、雙擊打開“計算”圖標,在其中輸入如下內容:
15、雙擊”群組“圖標上面的“=”,其“condition”的條件設置如下圖所示。
“response”的條件設置如下:
如此而已,第一步的框架就做成了,為了簡便起見,可利用復制再修改的方法,先選定“demo0”圖標進行復制,然后在其右側粘貼完畢后再逐一改名,這里你可以根據內容靈活安排,這樣做不僅方便而且可以節省時間。
當基本骨架做好之后,接下來我們只要在其中填入有關內容充實它就可以了,這里需要交代以下幾點:
【1】:由于authorware在“分支結構下的各個分支項”中已經提供了自動擦除的功能,這里我們需要防止不需要的自動擦除。雙擊“demo0”圖標上方的小菱形,彈出一個對話框,修改“erase contents”為“upon exit”即在退出時擦除,單擊“ok”關閉該對話框,余下的“demo2、demo3……類推。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取消自動擦除,從而保證程序運行時畫面的連續性,消除因自動擦除而帶來的跳躍感。
【2】:注意要將“教學方式”按鈕的返回路徑設為“return”,以防止在“自動、手動”的切換過程中,不需要的自動擦除。
【3】:為了體現程序的真實性,比如:我們已經處于最上一步或最后一步了,那么,此時“前翻”與“后翻”按鈕的鼠標指向和操作都應該是無效的,這里我們可以這樣來設置:單擊“前翻”計算圖標上的小按鈕,彈出“properties response”對話框,在“active if ”中輸入“next_part>pathcount@"計算"+1” ;同理,在“后翻”按鈕的“active if ”框中輸入“next_part>2”,這樣通過函數來實現我們的目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