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ware 6.5 輕松學
第五部分 模塊化的庫與知識對象
在利用authorware進行多媒體設計中,經常會遇到重復使用的情況,例如某段計算執行代碼,某部分程序分支流程結構等等,假如每次都重新編寫設計一次,那不是顯得authorware"生硬笨拙"?程序設計編寫尚且講究代碼"模塊化",難道authorware 6.5就不可以作到這一點?
其實authorware 6.5一樣可以做到"模塊化",只不過它的實現方式是通過庫與知識對象而已。這一節魔巖將給大家帶來兩個新的知識點:庫、知識對象。
本節導讀:
一、庫的應用
庫的概念
庫的建立與使用
庫的典型應用
二、知識對象的應用
知識對象的概念
authorware 6.5提供的8大類知識對象簡介
三、典型范例:看圖學英語
本節制作講解一個典型范例《看圖學英語》,它主要是利用authorware 6.5增加的talktext v3 ko這個新知識對象制作實現的。程序執行后學習者通過眼看耳聽,一個一個地學習英語單詞的詞義和發聲,特別適合于兒童英語教學。文章末尾提供源文件下載。
一、庫的應用
庫的概念
簡單的說,庫(library)即是各種設計圖標的合集,是存放各種設計圖標的倉庫。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經常使用的某些設計圖標進行"入庫",當在程序流程設計中需要再次使用使時,只需從庫里"調用"即可,而程序則只保存庫里調用的設計圖標與程序之間的鏈接關系,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體現程序與數據分離的優化,方便對程序的更新與修改,另一方面是避免設計者的重復勞動,節省文件存儲空間,加快主程序的執行速度。
庫的建立與使用
庫文件的建立十分簡單,和建立新的"a6p"authorware文件沒有區別,執行菜單【file】/【new】/【library】或者快捷鍵ctrl+alt+n即可建立一空白內容的庫文件,其文件后綴為"a6l"。
在程序設計過程中,當需要把某一設計圖標進行"入庫"時,只需打開相應的庫文件,把流程線上的某一設計圖標拖入到庫文件里即可,此時該設計圖標自動與庫文件建立了鏈接關系,如圖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程序流程線上的設計圖標與庫文件里的設計圖標建立了"調用"鏈接關系后,對設計流程上的設計圖標進行更名或者對庫文件相應的設計圖標進行更名都不影響它們之間的鏈接關系,這種保持關系同樣體現在對設計圖標的屬性修改上。
圖1
編輯庫文件更是方便,一般和程序流程設計圖標的編輯過程一樣。例如刪除庫文件里的某一設計圖標時,只須選定該設計圖標后,按下"delete"鍵或者執行菜單【edit】/【clear】即可;假如該設計圖標還與流程線上的某一設計圖標存在"調用"鏈接關系,強制刪除庫文件里的設計圖標后,流程線上的設計圖標將變為空內容,因此在刪除前切記考慮清楚,否則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錯誤與損失,特別是對于比較復雜的大型多媒體設計。庫文件進行修改刪除等操作后,記得進行保存。
提示技巧
前面我們提過庫與程序之間的這種特殊的鏈接保持關系同樣體現在對設計圖標的屬性修改上,也就是說建立"調用"鏈接關系后,修改庫文件里設計圖標的屬性,其實并不影響先前程序流程線上任何已經與該設計圖標建立鏈接關系的設計圖標的屬性,但是我們可以人為地進行選擇性的更新,執行菜單【xtras】/【library links...】可以選擇存在鏈接關系的程序流程線上的設計圖標,使其更新保持為和最新版本的庫文件有一致的設計圖標屬性,如圖2所示。
圖2
庫的典型應用
一個大型的多媒體程序,我們強烈推薦使用庫,為什么呢?因為authorware打包程序在執行前都需要把程序文件自身數據調入到內存,然后才開始播放執行,出現程序界面。假如不使用庫,而把所有的資源都內置于程序本身,勢必造成程序文件的臃腫,增加程序的執行讀取時間;而利用庫,在程序中保存的卻是一種資源的"調用"鏈接關系,需要用到什么才從庫里讀取什么,不需要的依舊存放在庫里,這樣就提高了程序的執行響應速度,令多媒體程序"跑"起來更加地流暢,同時也體現了程序設計優化論的程序資源與數據資源分離的思想。當然我們在打包發行程序的時候,也需要把對應的庫文件一起打包發行,否則破壞了程序與庫文件之間的鏈接關系,程序只能成為一個丟失了內容的"空心"蘿卜,無法正確執行。
二、知識對象的應用
知識對象的概念
模塊(model)的概念,相信大家也不陌生,authorware同樣提供了一個模塊的功能,它與庫文件的區別主要在于模塊是功能的集合,而庫是設計圖標的集合。在使用模塊時,authorware是把對應模塊的內容復制到流程線上,而不是庫文件所保持的"調用"鏈接關系;使用完畢后,模塊與程序流程并無任何關系,即它們之間的修改互不相干。自從authorware 5.0開始,模塊就漸漸地從authorware的
[1] [2] [3] 下一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