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對象的功能非常強大,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關于知識對象的詳細內容,將在第n章中進行詳解”...這是如今很多有關authorware的教科書中前面章節中的索引,但到了第n章,你找到的只能是只言片語,如“ko是一些很有用處的模塊,但是限于篇幅我們無法一一介紹所有的用法”等。我就碰到過為單位里制作xx知識競賽,想到要用authorware的ko中的quiz(測驗題),但從書中不得要領,只好悶頭摸索他數星期,再經在兩次知識競賽活動中加以試用,總算敢說句大話:我能讓認得漢字并且能用計算機打字的“菜鳥”們在15分鐘內學會用ko的quiz制作測驗題程序。
1.在流程上添加quiz的方法:
在每次打開authorware時都會出現“new file”對話框,該對話框中提供的兩個系統知識對象中(“application”和“quiz ”)的“quiz”就是測驗,雙擊quiz就自動在流程中加入了兩個圖標(quiz knowledge object和ko)。另一種方法,是先有顯示圖標(比如設計一個知識競賽的封面)然后從窗口右端的“knowledge objects”的分類表中找到“new file”,在此后也會出現兩個系統知識對象,雙擊“quiz”即可。
2.我們先以創建一道測驗題中常見的單選題為例:
在流程圖中的“quiz knowledge object”處雙擊,進入創建測驗題過程,先是歡迎詞(按next讓其下行);再就是選擇測驗屏幕的尺寸和存儲程序的文件夾,這里我們不妨先選擇640x480(因為模板中的五種屏幕底圖(背景)均還是按640x480設計的);下一屏就到了從五種屏幕底圖中選擇一種你所喜歡的樣式(比如corporate型);
現在到了測驗題顯示的選擇(包括標題、是否在最后顯示得分、是否隨機抽取題目、對供選擇答案是按a、b、c...還是按1、2、3...序號等);再下一是關于登錄的選擇可以直接按next 讓其下行;再next跳過一屏;下一屏是關于得分和評判的選擇,不能跳過,
在“judging”(評判)的單選按紐中一般選擇"display check answer button"(要顯示對回答確認的按紐),而對下兩個復選框(一個是必須回答問題才能繼續,第二個是在問題回答之后顯示評判結論,如很好或正確,得10分、不正確或不能得分等)一般全打上“√”,本屏最后一項是自定及格的分數值,下一屏是準許修改正常的反饋的評語(改正、優秀、好極了等等),不去管它;最后到了通過屏幕所給出的測驗題型來添加你所要的題型,
其中可供選擇的有“single choice”(單選)、“multiple choice”(多選)、“short answer”(簡答題)、“ture/false”(是非題)等。根據我們的約定,從右邊的列表中選擇。“single choice”(注意在中間空白區馬上出現“single choice qustion”)。好了,再來一次“next”或“done”即可結束我們對測驗的定義。
以下就到了添加題目和備選答案,確定答題后的評語了。雙擊(框架)按紐右邊的ko開始定義:
先模仿上圖的選擇(主要意思“立即顯示確認按紐”、“用戶必須回答總是后才可繼續”、“備選答案以a.、b.、c.、d.、e.編號”。
next后你所看到的一屏是你最重要的設計。點擊“sample question: what is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reinforcement you should provide to any user response?”這句話,讓其跳到空白文字框中,將其改為自己的問題,如“1+1=?”;有文字的區域內的“-a.、-b.、+c.”三項(黑色字體)即是備選答案,例如我們可將-a. 后的文字改為3(前面的-號表示判別時為“錯”),將-b.后的文字改為1,再將+c.后的文字改為2(前面的+號表示判別是為“對”)而在這三個備選答案的下方文字(淺籃色)即為反饋的評語,如“錯”、“對”、“正確”等。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備選答案不止三個,可點擊右邊的“add choice”進行添加;而備選答案前面的“+”、“-”號可以通過點擊右邊的“right answer”、“wrong answer”來改變。接下來只剩下按“next”或直接按“done” 就完成了。此后點擊“restart”按紐即可看到你做好的測驗題以及應答后的評語了(雖然只有一題)。
3.現在解決增加測驗題的問題
有兩個不同的對策,一個如果要添加的仍是單選題,那就非常簡單,你只要先選中擊(框架)按紐右邊的ko,ctrl+c(復制),再用鼠標在ko的右邊點擊一下,然后再ctrl+v(粘貼),這樣就又多出個ko。雙擊此ko,再進行第二題題目、備選答案
[1] [2] 下一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