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nèi)容
在正文輸入響應中,authorware可以自動回顯最終用戶輸入的文本內(nèi)容。但是,authorware默認的回顯方式是將最終用戶輸入的文本回顯到第0層,即layer=0。一旦有另外的圖形在該顯示文本上方,則該文本將被上方的圖形所遮蓋。如何在其它圖形上方來回顯正文輸入響應中最終用戶輸入的內(nèi)容?這是本實例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以一個實例來說明解決該問題的方法。
基本操作提要
在該實例中,我們使用了authorware所提供的如下功能:
【顯示】設計按鈕。
【交互作用】分支結(jié)構(gòu)和正文輸入響應類型。
【運算】設計按鈕和設計按鈕的裝飾。
圖形和文本顯示中層的概念。
實例過程
步驟1 打開一個新的文件,然后打開該文件的【properties】對話框。展示窗口的【size】選項選擇【variables】。
步驟2 調(diào)整展示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步驟3 拖曳一個【顯示】設計按鈕到設計窗口的主流程線上,命名為textentry variable。
步驟4 單擊【圖形工具箱】中的正文輸入工具,在圖12-1所示位置輸入如下內(nèi)容:{entrytext}
圖12-1 在背景色上將變量插入正文對象
步驟5 雙擊橢圓繪圖工具,彈出填充色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設置背景色。
最后的效果如圖12-1所示。
步驟6 為該【顯示】設計按鈕加上裝飾:將該【顯示】設計按鈕中顯示對象設置為可以移動:
(1) 使用【modify】菜單中【icon】級聯(lián)菜單中的【calculation】命令選項,彈出圖12-2所示的【運算】設計按鈕對話框。
圖12-2 設計按鈕裝飾對話框
(2) 在該對話框中輸入內(nèi)容為:movable:=true,將所裝飾【顯示】設計按鈕中顯示的對象設置為可移動的。
(3) 關(guān)閉該對話框,確認保存在該對話框中輸入的內(nèi)容。
步驟7 設置該【顯示】設計按鈕中顯示對象的顯示屬性和移動屬性:
(1) 使用【modify】菜單中【icon】級聯(lián)菜單中的【properties】命令選項,彈出圖12-3所示的該設計按鈕屬性對話框。
圖12-3 設計按鈕的屬性對話框
(2) 在該對話框中,我們設置該設計按鈕中顯示的對象在展示窗口中為第4層。選擇【update displayed variables】選項,在展示窗口實時更新變量的內(nèi)容。
(3) 單擊圖12-3對話框中的【layout】命令按鈕,彈出圖12-4所示的【layout】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我們設置該設計按鈕中顯示對象可移動的位置和路徑。
圖12-4 設置顯示對象的可移動方式和路徑
(4) 在該對話框中,相關(guān)設置如圖12-4所示。在展示窗口中拖動顯示對象來調(diào)整其移動的起始和終點位置。
(5) 單擊【ok】命令按鈕結(jié)束設置。
步驟8 拖曳另一個顯示設計按鈕到流程線上,命名為layered graphic
步驟9 雙擊打開該設計按鈕,在該設計按鈕中輸入如下內(nèi)容,如圖12-5所示:
圖12-5 繪制在layer 2上的顯示對象
(1) 使用矩形繪圖工具繪制矩形,并雙擊橢圓繪圖工具彈出填充對話框,為該矩形填充紅色,并將背景色和線條色設定為同一種顏色。
(2) 使用【modify】菜單中【icon】級聯(lián)菜單中的【properties】命令選項,彈出該設計按鈕的屬性對話框。
(3) 在該對話框中,我們設置該設計按鈕中顯示的對象在展示窗口中為第2層。
步驟10 拖曳一個【交互作用】設計按鈕到程序的主流程線上。命名為textentry。
步驟11 拖曳一個【運算】設計按鈕到圖12-6所示的位置,在響應類型對話框中選擇響應類型為【text entry】正文輸入響應。單擊【ok】命令按鈕,結(jié)束響應類型設置。
步驟12 雙擊圖12-6中響應分支的響應類型圖標,彈出圖12-7所示的響應類型屬性對話框。該對話框的設置如圖12-7所示。
圖12-7 正文輸入響應屬性對話框
步驟13 單擊該對話框中的【response】命令按鈕,彈出圖12-8所示的【response】對話框。該對話框中相關(guān)選項的設置見圖12-8所示。
圖12-8 正文輸入響應【response】對話框
步驟14 雙擊打開該設計按鈕,在其展示窗口中(如圖12-9所示)調(diào)整正文輸入框的位置。
步驟15 單擊【圖形工具箱】中的矩形繪圖工具,繪制大小同正文輸入框大小相同的矩形,然后拖動繪制的矩形到正文輸入框上方。
步驟16 單擊【圖形工具箱】中的矩形繪圖工具,繪制圖12-10所示的矩形。雙擊橢圓繪圖工具,彈出填充色對話框,在該矩形中填充合適的填充色。我們使用藍色。
圖12-10 在第三層上繪制圖形
步驟17 使用【modify】菜單中【icon】級聯(lián)菜單中的【properties】命令選項,彈出該設計按鈕屬性對話框。
在該對話框中,我們設置該設計按鈕中顯示的對象在展示窗口中為第3層。
步驟18 設置矩形正文輸入框的顯示模式:
(1) 單擊矩形輸入框,使其處在被選中狀態(tài),如圖12-10所示。
(2) 雙擊圖12-10【圖形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彈出填充模式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選擇【none】,不進行填充。
(3) 如圖12-10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正文輸入響應的虛線顯露在我們所繪制的矩形中。這樣,正文輸入回顯的內(nèi)容就可以在展示窗口中顯示出來。
步驟19 關(guān)閉展示窗口,結(jié)束對【交互作用】設計按鈕展示窗口的設置。
步驟20 為【交互作用】設計按鈕加裝飾:
如前所述,為【交互作用】設計按鈕加上一個【運算】設計按鈕作為裝飾,來為textentry賦初值,如圖12-11所示。
圖12-11 做為裝飾的【運算】設計按鈕對話框
在該對話框中,presetentry是系統(tǒng)變量。即當使用正文輸入響應時,在正文輸入框中預先顯示的內(nèi)容。關(guān)閉該對話框,確認保存輸入的內(nèi)容。
步驟21 保存文件,運行程序。
圖12-12左圖所示為程序運行的初始畫面,此時讀者可以在正文輸入響應的正文輸入框中輸入任何的內(nèi)容,在正文輸入框中回顯我們輸入的內(nèi)容的同時,在左圖下方的顯示欄中便顯示輸入的內(nèi)容。讀者可以將該顯示欄移動到右圖所示的位置。下面讓我們來觀察四個顯示對象之間的重疊關(guān)系。
圖12-12 程序運行結(jié)果
正文輸入框中回顯的輸入內(nèi)容autorware默認為第1層。
藍色方塊在第3層。
紅色方塊在第2層。
顯示欄處在第4層。
從12-12右圖讀者可以看出,通過使用在正文中插入變量實現(xiàn)了正文輸入響應中正文輸入內(nèi)容在任意層中的回顯。
在實際的程序設計過程中,該實例中的思想是非常有用的。我們可以實現(xiàn)在其它的圖形或正文上方來回顯正文輸入的內(nèi)容。
程序的邏輯結(jié)構(gòu)如圖12-13所示。
技巧:
在程序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將authorware提供的正文輸入響應輸入框遮蓋掉,直接使用本實例中的方法來將最終用戶輸入的內(nèi)容回顯到特定的位置。
練習
(1) 請讀者設計一個要求用戶輸入姓名的程序模塊:
在該程序模塊中,當用戶輸入姓名的時候,將姓名在一個顯示的任意圖形的上方來顯示。該練習,讓讀者學習如何將正文輸入的內(nèi)容回顯到較高層次中。
(2) 學習對正文輸入響應屬性對話框中各選項的含義和具體用法。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