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絡播放 authorware 6.0 課件,與在本地計算機上播放課件有著很大的差別。為了掌握網絡播放課件的方法,必須對設計課件的原則與網絡播放的工具進行了解,將課件的制作與播放放在網絡環境內考慮,而不僅僅局限于本地瀏覽。在此之前,還介紹了網絡的一些基本知識,它們是通過網絡播放課件的前提與基礎。
所謂的計算機網絡,就是將各自獨立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而成的信息技術系統。 internet 是一種全球范圍的基于分組交換原理和 tcp/ip 協議的計算機網絡。它將信息進行分組 ( 分割為許多小數據包 ) 后以數據包為單位進行傳輸。 internet 在進行信息傳輸時要完成的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正確分割源文件和在目的地將同一源文件的數據包準確地管理重組起來;二是將數據包準確地送往目的地。
internet 是基于 tcp/ip 對數據進行分組和重組。 tcp 協議規定了分割數據和重組數據所要遵循的規則和要進行的操作。在分割數據時, tcp 協議將為數據包添加一些附加信息,讓計算機知道哪些數據包來自于同一個源文件,以及這些數據包在文件中的順序,從而能在目的地將這些數據包重新組合起來。數據在 intenet 上的傳輸往往是遠距離的,因此在傳輸過程中是通過路由器一站一站轉接來實現的。路由器是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它會檢測數據包的目標地址,然后決定將該數據包送往何處。 ip 協議給 intenet 中的第一臺計算機規定了一個 ip 地址。 ip 地址的標準由四部分組成,前兩部分規定了當前使用網絡的管理機構,第三部分規定了當前使用的網絡地址,最后一部分則規定了當前使用的計算機的地址。
intenet 起源于 20 世紀 60 年代。當時,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一直在進行冷戰,兩國儲備的核武器足以摧毀整個地球。美國軍方最關心的是:如何能在通訊設備受到核武器襲擊后保持聯絡。按照美國當時的情況,所有的命令和指示都是由通訊總指揮部做出的,它一旦被炮火摧毀,整個美國軍隊之間的通訊就陷入癱瘓狀態,后果不堪設想。“分組交換”的思想就是在那時提出的。在分組交換的通訊網絡中沒有總指揮部,每一個結點的地位都是相等的。它們都能發送和接收信息。這樣,如果某個結點被敵軍摧毀后,剩余的結點仍可以完成通訊聯絡工作。 1968 年,基于分組交換原理的計算機網絡—— arpanet 建成了,這就是最初的 internet 。
之后, arpanet 的應用由軍事領域延伸到教育領域,科學家們開始使用 arpanet 交換信息,共享研究成果。 1983 年, tcp/ip 協議的建立,使計算機通信有了統一的標準。這是 計算機網絡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網絡從此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到了 1984 年,連在 arpanet 上的主機數已經超過 1000 臺。 1986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建立了自己的計算機網絡,以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 nsfnet 很快超過了 arpanet 而成為最大的計算機網絡。 1987 年,連在 nsfnet 上的主機數已經達到 1000 臺,計算機網絡開始在民用領域內大有作為。到了 1989 年,連在網絡上的主機數達到 10 萬臺, 1992 年達到 100 萬臺。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由過去的軍事和教育專用網絡成為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國際互聯網絡 internet 。可以在 internet 上查找資料、做廣告、發布信 息、通信、發傳真甚至交談和舉行會議。 internet 已經成為與人類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一部 分。
authorware 6.0 支持三種類型的網絡,即 lan(local area network ,即局域網 ) 、 internet( 國 際互聯網 ) 及 intranet( 用于企事業單位、公司與學校等的內部網 ) 。網絡能夠發布由 authorware 6.0 創建的各種信息,如人文研究、交互媒體、教學課件、百科全書及聯機信箱等。凡是能夠訪問到服務器的人,無論他或她在何時何地都能夠訪問與瀏覽上述信息。需要更新信息時,可對服務器的信息進行修改,那么將使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更新后的消息。
如果將多媒體課件存放在公司內部的 intranet 上,那么凡是與 intranet 相連的計算機,都能夠通過網絡查看課件的內容,而不必將課件存儲在每一臺計算機上,這樣就為節省計算機的硬盤空間及內存開銷提供了可能。
與 lan 相連的計算機,不一定采用與服務器相同的操作系統。例如,對于客戶端上人人皆知的 windows 操作系統來說,除了 windows nt 與 windows 2000 之外, unix 和 linux 系統都可以作為服務器端的操作系統。
需要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發布媒體課件時,必須通過 intranet 或 internet ,尤其是后者已經能夠連接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使用網絡發布課件的最大好處不僅是能夠及時快速地更新課件,并且能夠提高磁盤、 cd-rom 的存儲效率,降低發布的成本。
局域網的服務器相當于客戶端計算機的“超級硬盤”,多數用戶是通過網線直接與局域網連接的,因此幾乎不用考慮網絡傳輸速率對課件瀏覽的影響。使用 internet 或 intranet 發布 authorware 6.0 課件時,由于大多數用戶是通過拔號上網的形式與網絡保持通信的,往往造成傳輸速度的嚴重下降。對于要求實時性及交互性很強的多媒體課件來說,超長的等待時間不僅是難以忍受的,甚至無法瀏覽課件。因此,根據網絡的實際傳輸速率設計課件,盡可能地放棄數據量較大的圖像、聲音、動畫和數字影像等作為課件的內容。
為了克服遠程傳輸時,網絡速度對課件瀏覽的影響, authorware 6.0 采用了兩種優化措施:一是使用數據流技術。它通過對課件的分塊處理,并且 authorware 6.0 可以在第一個塊被下載完成之后就開始運行片段,而不用等到所有的片段下載完畢之后,才開始播放。在播放課件的同時,還能夠同時下載其他的課件塊,這樣就保證了課件的流暢及時地播放。二是使用 internet 服務。 internet 服務一方面將外部媒體通過 url 鏈接起來,另一方面對于沒有應用數據流技術的課件來說,還可通過文件傳輸協議 ftp 將它下載到本地進行播放。
計算機處理信息之前,總是將它事先讀入到內存。如果信息位于遙遠的服務器上,兩者之間沒有網線直接相連,那么只好通過通訊線路,以拔號上網的形式讀取信息,將使本地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大大降低。
在局域網內運行課件時,由于計算機與服務器之間使用網線直接相連,因此讀取信息的速度幾乎與從本機硬盤讀取信息相似。通過 internet 或 intranet 播放課件時,播放的效果及速度取決于數據在網上的傳輸速率和需要傳輸的信息量的大小。由于網絡配置及擁擠程度的不同,數據的傳輸速率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如果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使用專線連接,那么它們之間的傳輸速度將提高 100 倍以上,但其中的費用又是普通人無法承受的。對于通過 modem 進行拔號上網的用戶來說,傳輸速度取決于 modem 的速度,此時用戶接收數據的速率每秒鐘不到 100kb ,對于下載只有 1mb 字節大小的文件來說,最快也要花費 10 秒的時間。如果出現網絡擁擠的現象,即使是 128kb/s 的 modem ,也往往會出現一秒鐘只能傳輸幾百字節的情況,它的平均速率往往不到 10kb/s 。
為了解決數據傳輸對課件播放的影響, authorware 6.0 首先通過對課件進行打包,然后將數據塊下載到本地,并在兼容的瀏覽器中運行。 authorware 6.0 中的數據流技術主要是由兩個工具組成的。一是 authorware web packager 。它主要用于對課件進行分塊處理,同時還創建一個映射文件, authorware web player 根據映射文件的指示確定對數據塊的處理方法。二是 authorware web player ,它根據 authorware we
[1] [2] 下一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