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區域響應允許用戶把一個對象拖動到另一個目標區域,在諸如填字游戲、成語接龍、實驗器材放置及排列地圖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可以通過對高難度、高危險的環境的模擬,完成既定的教學及訓練功能。
通常,當對象被拖動到正確位置時,它將停留在目標處,否則對象將自動返回到原地。本章所說的“拖動”是指課件制作完畢之后,在運行過程中,用戶可以改變屏幕上顯示對象的位置,而在介紹移動圖標時所說的“拖動”則是指編輯對象位置的改變,此時課件的制作還沒有完成。
建立目標區域響應
(1) 在流程線上放置一個交互圖標。
(2) 在交互圖標的右側放置一個響應圖標,并將響應類型確定為 target area 。
(3) 在顯示圖標內創建移動的對象。
(4) 設置移動對象的屬性,在 layout 選項卡內將 movable 設置為 anywhere 。
(5) 同時打開移動對象的演示窗口和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對話框。
(6) 選擇演示窗口的移動對象,并將它移動到目標位置。
(7) 改變矩形虛線框的大小,使它和預定的目標區域相匹配。
(8) 打開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對話框,設置相關的屬性。
(9) 測試、播放及修改多媒體課件。
在移動對象的屬性設置對話框內, layout 選項卡的 movable 用于控制對象是否可以被用戶移動,它的默認值是 never ,這意味著在將課件打包之后,屏幕中的顯示對象是不能被用戶移動的。需要指出的是,不論 movable 的設置情況,在 authorware 6.0 編輯環境中運行課件,則所有的顯示對象都是可被移動的。這樣可以為設計人員調整顯示對象的位置提供方便。
對于每一個連接到交互圖標上的目標區域響應標識符, authorware 6.0 都會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以虛線框表示的目標區域??梢园褜ο笸蟿拥狡聊簧系恼_位置,這樣該對象就會與這個目標區域連接起來,此時 authorware 6.0 會自動把代表目標區域的虛線框移動到對象現在所在的位置。
為了同時打開移動對象的演示窗口和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對話框,通常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方法就是運行課件,當 authorware 6.0 檢測到某個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還沒有進行設置時,就會自動停止該課件的運行,并打開該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窗口。第二種方法就是首先打開可移動對象所在的演示窗口,然后切換到程序設計窗口中,雙擊目標區域響應標識符打開屬性窗口。
注釋:
authorware 6.0 使用矩形虛線框代表目標區域,它的外形與代表點擊響應的虛線框有點類似,只是矩形中間多了兩根對角線。 authorware 6.0 是用結果圖標的名稱來命名該矩形虛線框的,名稱在運行時是不可見的,只有在編輯狀態或暫停程序時才會出現。
authorware 6.0 為每一種響應類型都提供了相應的屬性設置對話框,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作為目標區域響應的屬性對話框與其他響應類型的屬性對話框相比, response 選項卡基本是相同的,它的全部特性都體現在 target area 選項卡內 ( 如圖 8-1 所示 ) 。
圖 8-1 target area 選項卡
on drop 用于控制當用戶停止拖動對象并釋放鼠標后系統將采取的行動,它包括 3 個選項。選擇 leave at destination 時,表示 authorware 6.0 將不采取任何行動,只是把對象保持在當前所在的位置。選擇 put back 時,表示將把對象返回到其原來的位置,它常用于匹配用戶不正確的響應操作,此時通常還把返回路徑設置為 try again ,這樣就可以允許用戶把對象從原來的位置處重新進行移動。
選擇 snap to center 時,表示 authorware 6.0 將把對象放置在目標區域內,它常用于匹配用戶正確的響應中,表示本次移動對象的操作是正確的。
在 target object 文本框內顯示可移動對象的圖標名稱。啟用 accept any object 復選框之后,將會匹配任何對象,這就意味著當用戶把任何對象拖動到目標區域時,系統都會認為用戶的響應與目標區域的響應相匹配。
通常,目標區域響應都是成對出現的,一種響應設置為 correct response ( 正確的響應 ) ,即用戶把移動對象拖動到正確的目標區域,此時對移動對象的操作方式一般為 snap to center 。另一種響應設置為 wrong response ( 錯誤的響應 ) ,即用戶沒有把移動對象拖動到正確的目標區域,此時對移動對象的操作方式一般為 pub back 。
對于錯誤的響應,由于無法預知用戶會把對象移動到屏幕上的何處,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把整個屏幕都作為一個目標區域響應,形成一張“安全網”,使其能夠匹配任何對象,并讓對象返回到原始位置,并允許用戶重新進行嘗試。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把“安全網”放置在交互流程線的最右邊。
有兩種方法可將對象變成可移動的,一種是把對象屬性窗口中的 movable 域設置成 any where ,另一種是使用 movable 系統變量。使用前一種方法時, authorware 6.0 僅僅在剛開始運行到該對象時把 movable 系統變量的值設置為 true ,這就意味著如果后來把該對象凍結起來,則該對象將永遠保持凍結狀態,直到重新運行程序。一旦用戶返回到該對象出現時所在的交互流程中,系統將無法對用戶的移動操作進行響應,因為此時用戶無法移動不具備移動屬性的對象。
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常使用第二種方法,即借助 movable 變量。在對象所在的顯示圖標后面添加一個計算圖標,并在其中輸入 movable@icontitle=true ?;蛘咴趯ο笏诘娘@示圖標上附著一個計算圖標,并在其中輸入: movable:=true 。這樣,當用戶返回時,系統又會把該對象的移動屬性設置為真,對象又可以再次移動。
本例通過目標區域響應的應用,將實心的三角形、圓形及矩形分別拖動到指定的區域,此時在屏幕上顯示“移動正確”。如果拖動的范圍超出指定的區域,那么在屏幕上顯示“移動錯誤”。為了確定拖動的目標區域,分別在演示窗口內繪制空心的三角形、圓形及矩形,并約定,將對象拖動到指定區域之外的任何地方,都被認為是錯誤的操作,并讓對象自動返回到原地,等待再一次的拖動。
[1] [2] 下一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