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飛屋睿UIdesign:上世紀九十年代,來自印尼的傳統印刷媒體插畫家Wedha Abdul Rashid首創了一種另類的人物肖像彩繪風格。直到千禧年后,這種由傳統媒體發展而來的風格逐漸在數字藝術中流行起來。WPAP(Wedha’s Pop Art Portrait)就是指的這類繪制風格,它是將畫面劃分為若干個幾何圖形,通過讓圖形色彩的改變來營造出肖像的輪廓。通常,肖像中出現的元素和人物原照片是保持一致的。這類創作形式極具藝術感,用色講究色彩鮮艷各異。
先看看效果圖
一、WPAP的繪制過程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用AI來制作WPAP人像,那么,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WPAP的繪制過程。WPAP的目標是采用一種另類的風格技法來表現人物的面部細節,要讓人物面部造型夸張但又不能使之難以辨認。這里所謂的“另類”也就是說要更加戲劇化、更具個性特點、更大震撼效果,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也會是賞心悅目的。
基于這一點,其創作過程主要分解為兩個部分:面部分解和潤色。我在繪制時,這兩個部分是同時進行的。
1、面部分解過程
在面部分解的過程中,通過描摹原圖,我們可以將人物肖像劃分為若干個細節,這些細節我在這里就稱為“細節碎片”。這些細節碎片是根據原圖上不同的明暗部分進行劃分的,你需要在創作過程中仔細觀察原圖中的光影細節才能做出劃分判斷。這類做法在我的另一個教程中有講解。每個細節碎片都是直線圖形,而非曲線。我想這是因為直線圖形會比曲線來得更為有力。
在面部分解過程前,我們需要將人物肖像假象成一個球體,在球體的表面是由一片片矩形所拼接而成。如下圖中的球體所展示的那樣。
2、潤色過程
潤色的時候,我采用的是純色而非漸變色,這樣會讓造型更加突出。盡管這些顏色花花綠綠讓人感覺似乎不太協調,但這樣會讓畫面展示出3D的立體效果。
經驗豐富的創作者會將顏色分類成組,你可以將顏色分為“濃烈”組、“暖色”組、“冷色”組。只考慮顏色的明暗,而忽略它的色調。更多從高光、中間調和陰影部分來潤色。這樣分組會讓畫面呈現出立體感。不管你用什么顏色,你只要使用的是正確的顏色組,最后的效果就不會讓你失望。因此,這也是訓練配色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準備文件
由于面部分解需要臨摹原圖,因此原圖的選擇也至關重要。這是關于人物肖像的繪制,因此我們需要選擇一張高清的人物肖像圖片,它應該有比較顯著地明暗對比,銳化程度較大,且構圖也較為美觀,這些都是臨摹過程中重要的細節。
選擇好原圖文件后,打開AI,新建一個文檔,我在這里創建的是1024px*640 px,分辨率為72 ppi。文檔的長寬比例盡量與原圖相適應。但在矢量圖中對大小的要求也并非如此嚴格。
將原圖拖入其中,點擊“嵌入”,將原圖圖層鎖定后,在原圖圖層上方新建一個圖層。
三、第一塊“細節碎片”
讓我們從眼睛開始畫起,在眼球的虹膜部分用鋼筆工具畫上第一塊碎片,請關閉描邊,填充色在顏色色板(快捷鍵F6)中進行選擇和調試。一般來說,眼睛盡量保持原色,與面部其他的彩色色調保持對比,讓眼睛看起來更突出。眼睛也是辨認細節的最有力的依據。
在眼球的其他部分也用鋼筆工具來畫,畫的時候保持直線,在弧度較大的邊緣處可以讓錨點集中一點。錨點的起始選擇都盡量與其他碎片保持一致,這樣不會讓圖片無故中間多出很多“空隙”。通過“顏色參考”中顏色的深淺找到相應的配色,這也是讓顏色保持協調的一個秘訣。
當你在后面所畫的圖形遮住了之前所畫圖形時,這時可以將后面的圖形往后移,快捷方式是“ctrl+[”。就這樣按照這個步驟,選擇好你自己習慣的節奏,用鋼筆工具一片片的去“拼湊”出面部的細節。特別要關注的就是明暗的對比,這對于造型的立體感尤為重要。
對于眼睛來說,盡量多一些細節沒有錯。用色也盡量保持與其他部分色系的對比。
讓我們繼續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