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通阿凱剛剛寫完一篇《從增值服務淺談微軟互聯網戰略的失誤》,而我也剛剛從“20世紀80年代前,中國無國產現代品牌”、“三十年來,中國成為制造大國”、“中國品牌的混亂現狀”等等資料中抬起頭來,要把歷史上的品牌雛形一直到今天的品牌發展梳理出一條脈絡,形成“中國品牌簡史”和“現狀分析”,是一件令人憂傷的工作,因為直到今天,我們“無品牌”。
無品牌的憂傷
除了少數的個別的賃借巨額資本力量建立起來的品牌,然后是全國的全世界的人都去追捧這些個別的少數的品牌以外,我們發現不了多少自主品牌。 或者說,在我們生活、工作與發展的眾多應用領域,我們沒有發現品牌;又或者說,中國每天數以萬計新成立企業根本就沒有執著地產生并擁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品牌。
微軟也許有萬種增值服務,騰訊也許千種增值服務,這是它們一落前前發展的結果。但是這一萬種增值服務領域、一千種增值服務領域,是不是能夠崛起一萬家、一千家嶄新的、叫得響的、實實在在的專業品牌呢?又或者,它們原本就屬成千上萬新公司、新品牌、新崛起力量,只是現在化身為微軟與騰訊。
我們“無品牌”——實際上是沒有“小品牌”——成千上萬精致而專業、踴躍而特色、鮮活而領先的專業領域的小品牌才是構成中國互聯網格局的真實方向。你在輸入法中成王霸業、他在語音通訊中獨占鰲頭、我在界面設計中舉世無雙,她在文件傳輸上技術卓越,那家公司在古代文化搜索上數據最全,這家網站在公民日常法律解釋資料上最為清晰,而還有一家軟件公司在德文翻譯上獨樹一幟,無數個專而小的“小品牌”構建整個互聯網“大格局”,這才是我們期望的方向。
萬千小英雄何在?
從媒體角度講,“微軟”與“騰訊”是媒體制造出的一個“怪胎”,我們所有IT媒體、所有IT人都把筆墨用來吹捧、贊揚這些“怪胎”,似乎整個互聯網只有這幾家少數的個別企業,我們對那些嶄新的小公司視而不見,我們對那些新領域的小英雄們懶得理睬,我們對發奮圖強的小品牌、小公司、小人物、小創造、小模式、小網站、小軟件們完全“看不上”,在各種新聞報道中我們看不到它們,在各類表彰評選中從來沒有它們,在創業的英雄榜上,它們永遠無名。它們難道僅僅是微軟們、騰訊們萬千增值服務中絲毫不值一提的一分子嗎?
巨頭們的巧取豪奪與互聯網老化
正因為媒體在制造“微軟”與“騰訊”這種“怪胎”,正因為我們每個人潛意識中只有“微軟”與“騰訊”這種“怪胎”,才真的制造出了整個互聯網的最大奇怪現象:巨頭公司們“巧取豪奪”,它們不愿領先,它們冷眼觀察著整個市場中那些小公司的新創造新發明,然后趁它們立足未穩,模仿與復制,掠奪掉它們的心血與貢獻,這種掠奪完全是赤裸裸。隨著這種掠奪數量的增加,整個市場中的創造力、夢想力、發明率、新商業模式的誕生率遭到徹底性的打擊與摧毀,抑制了整個互聯網的創新與革新進程,人們寧可去重復模仿與復制,也變得畏懼不前,不愿創造了,行業革命與產業革命徹底在這個市場中停止,行業老化,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之死。
英雄歸來 互聯網的創業英雄時代
我們呼吁:IT的媒體應該下沉,去偏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小品牌、小創造。我們呼吁:IT人的眼光應該下沉,尋找那些我們身邊的小人物、小故事、小英雄。我們強烈呼吁:互聯網業要停止一味的低端模仿與復制,重拾自信、抖擻精神,著眼于創造創新,在小網站、小軟件與小商業模式上發揮偉大的創造力,堅決走自主品牌道路,堅決發展自身擅長領域的專業小品牌。我們希望看到:成千上萬的平民創業英雄崛起,他們必將開創一個時代,一個徹底爆發出互聯網潛力與威力的真實交輝相應的時代。
互聯網新競合格局
競爭與合作始終是互聯網發展的主題。微軟與GOOGLE是互聯網的巨頭,但同時也是成千上萬互聯網小公司發展壯大的臂膀,任何人只要細心就能夠發現,微軟與GOOGLE的許多產品與增值服務并非來自于其自身,而是和許多市場中原本默默無聞的專業小公司展開的合作。小品牌與大品牌、小品牌與小品牌之間的交替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發展市場的最主要方式,我們完全可以把微軟與騰訊視為大型的品牌集成商,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可能把自己的獨立專業級品牌服務與微軟、騰讀的大品牌并行起來,這不是做不到,而是你沒有去做。閉關自守,單單憑借自身一已之力是最為落后、封閉的思維,這種觀念必須放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