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總是有那么多看別人賺錢眼紅的人,好端端的一個微信產品被傳統運營商和其他社交媒體搞得整天流言四起。雖說我自己不做軟件開發,但是我真心覺得給微信搞這么多負面消息到底有什么用,詆毀、打壓還是嫉妒?不管事情最后怎么解決,我都感覺中國的互聯網開發環境真的有待于進一步凈化和完善。當然,這些都不是我應該管的事情,我今天想說的就是微信在多重壓力下被迫采取的營銷發展戰略。
首先就是微信的商業化進程,雖然業界之前就有傳聞說,微信會針對好友圈開展一些增值服務,走QQ的老路,或是針對LBS陌生圈進行諸如世紀佳緣的擴展,但這些都是謠言,并沒有實施的具體日程表,但是最近一則消息流出,說微信已經針對三款游戲進行內側,目的在于為以后的收費做先鋒。雖說微信成長已有兩年的時間,但是作為一個致力于打造生態系統的產品來說,兩年的蟄伏期并不算太長,因此商業化怎么說都會有一點提前。但這是無奈后的舉動,因為現在運營商都在死盯著微信,希望對微信單獨收費,而作為一款免費的產品,不賺錢反而定時定量上供,這誰能受得了。現在移動運營商沒有采取行動,不代表以后不會這樣干,與其等著宣判,不如主動出擊,所謂微信從手游下手也是有情可原的。不過從手游下手也凸顯出微信的無奈,畢竟是一個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產品,現在談錢真的是有點傷感情。
第二個就是公眾平臺的整理與整改。前段時間微信大范圍封號,凡是涉及到商業信息或是文字互推的賬號都被秒殺,這使得一些草根大號一下回到解放前。但是仔細的朋友肯定會看到微信表面上維護公眾平臺的純凈,實則不知道該做什么。因為微博的損落已經證明了過度的商業化對于互聯網產品絕對是一個不利訊號。因為商業,微博已經成了廣告的集散地,因為廣告,微博最初的娛樂目的已經不復存在。隨著微博用戶活躍度的下降,微博本身的營銷價值也已經不復存在。這一切微信都看在眼里,所以一旦看到公眾平臺又不好的苗頭,微信團隊肯定會秉著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心態去整改。這也就成就了無數草根大號淚奔的現象。不過還好,微信團隊后期針對性質并不惡劣的賬號予以恢復的待遇,算是一次寬大處理,但是這樣一來一回,我們能發現微信其實對于公眾平臺的發展并沒有太多明確的定義,也許它想做一個APP開發平臺,但是一切都沒有真正有效的發展計劃。
最后就是構建生態系統的無奈。之前大家都在說微信將會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從而成為騰訊下階段發展的重點。但是大家有些過分神化微信了,就像某個朋友所說的那樣,微信終究是一個產品,而不是一個生態鏈,騰訊要想做一個生態系統,必須要通過多個業務的發展與鞏固,進而打通之間的聯系成為一個整體,但是反觀微信,除了借助于QQ成功的運營經驗將通訊做得不錯外,其他的都乏善可陳。比如電商,QQ商城與拍拍一直都是沒有作為,搜搜更是不用提,簡直就是浪費錢,電商與搜索兩大塊騰訊都沒有做到完美,在日新月異的中國互聯網,沒有這兩塊的優勢是很難繼續做大的。所以騰訊將所有的重心放在微信上,除了信任,更多的是無奈。畢竟通訊是騰訊的看家本領,從這塊入手也許正是騰訊所擅長的。但是還是那句話,僅僅依靠一個微信,一個生態鏈就能完全建立起來嗎?我只能說現在用戶還是會選擇多個應用,而不是在一個軟件中不跳出。
以上僅僅是發型圖片站長http://www.faxinglu.com/自己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轉載,謝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