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給圓明園四十景“正大光明殿”所題詞的一部分,當時是峭石壁立,玉筍嶙峋。而在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時,這里卻是侵略軍搶掠燒毀圓明園等西郊諸園時的指揮部,如今石山仍在,主殿已亡。
面對圓明園,人們總是遐想她昔日的雍貴和輝煌。圓明園究竟是什么樣子?1月8日,在國博展示的《圓明園四十景圖》揭開了她的一層面紗。而這幅珍貴畫卷的原版如今正躺在法國國家圖書館。
--發現
巨資購得十年使用權
昨天,當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開發中心主任陳永德拿出《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時,在場的人們都為之一震。褐色的底座上擺放著雕刻著中國龍的紅色太平鼓,保存在里面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長達28米,寬為38厘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等40幅畫卷和乾隆的題詞均拓在絲綢帛之上,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精美的亭臺、曲廊、洲島、橋堤等景觀讓這座“萬園之園”活了起來,可以看出當年的氣魄之大。據介紹,每幅畫是原版的二分之一。
據記載,《圓明園四十景圖》是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宮廷畫師唐岱等繪制而成的40幅分景圖。為絹本彩繪,各幅分別附有工部尚書汪由敦所書乾隆《四十景對題詩》,共計40對幅。全圖分為上下兩冊。這套四十景彩繪圖由乾隆初年始畫,乾隆十一年才最終裱成,十二年,奉旨正式安設于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這套《四十景圖》彩繪本,后來不幸蒙塵。1860年,圓明園遇難時,這套彩繪本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目前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記者了解到,一般情況下,國內文物專家很難翻拍到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在近日的媒體報道中,均稱是去年8月,中國國家博物館花費巨資翻印原圖底版并制成畫卷。而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開發中心主任陳永德表示,并不是國博,而是北京一家公司從法國購買的。據了解,這家公司花幾百萬元人民幣從法國一攝影師手中購得乾隆原圖底版,又從法國國家圖書館購得《圓明園四十景圖》版權在國內的十年使用權?!八麄兿雽ⅰ秷A明園四十景圖》開發成不同的商品,比如,畫卷、明信片、出版畫冊等。作為國家博物館只是監制而已”,陳主任說,“一些珍貴的文物通過藝術授權的方式,轉化成別的商品回到國內,是很少見的?!?/P>
--價值
珍藏畫卷絕版發行2004套,首批珍藏畫卷已預訂完
《圓明園四十景圖》使用權開發有很多種,《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就是其中之一,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承辦。該公司負責人陳劍告訴記者,他們在2003年8月就開始在杭州做珍藏畫卷,準備絕版發行2004套,畫卷0001號由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2004號、0999號、1860號分別由國家圖書館、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圓明園學會永久珍藏;1997號、1999號分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珍藏,0888號、1888號分別由華人首富李嘉誠、香港巨富曾憲梓永久珍藏。
“目前我們已經贈送給國博和國圖兩家,其他的還沒有贈送到。我們的發行渠道是國外1000多套,國內為800多套,目前第一批制作的200多套畫卷已被預訂完?!?/P>
記者了解到,20世紀20年代后期,程寅生漫游歐陸時,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偶然見到了這套《圓明園四十景圖》,經他多方活動終于請得館長許可,“用攝影術全部仿實而歸”。后由中華書局用玻璃版印刷成《圓明園四十景》,1928年公開向全國發行。陳劍也向記者談到了這段歷史,但他解釋說因當時攝影技術的原因,該版本是黑白的,而這次出品的彩繪本,是1928年后國內第一次。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開發中心主任陳永德也告訴記者,這是被掠后彩繪圖的復制本第一次在國內出現,蘊涵著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據介紹,一套《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標價18000元,第一批預訂畫卷的人多是海內外的收藏愛好者。昨天,圓明園管理處主任助理宗天亮告訴記者,目前還不知道《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畫卷的事。
--相關鏈接
圓明園四十景: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鏤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枯、匯芳書院、日天琳宇、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鏡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
--背景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原屬圓明園三園地域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全部回收,搬遷了園內全部住戶和絕大部分駐園單位。2000年,《圓明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圓明園遺址保護專項規劃》正在審批當中。而近兩年,含經堂遺址的全面考古發掘和遺址保護工程的上馬、圓明園惟一殘存古建筑――正覺寺的修繕使圓明園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信報記者陳漢辭/文張珂/攝
--驗證宮廷藏畫的“葵花寶典”
信報訊(記者謝德良)昨天,深圳雅昌藝術網征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同意,將類似宮廷藏畫“明細表”的《石渠寶笈》和《秘殿珠林》匯編成冊推向社會,只要相互對照就可甄別是否屬于宮廷藏畫。
《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自清乾隆八年開始編撰,至清嘉慶二十一年完成,前后共耗時74年。書中所著錄的作品匯集了清皇室收藏的所有繪畫作品。
這兩部著錄一直被視作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和研究的重要指針,但長期被“養在深閨”,世人很難查閱。為普及收藏知識,也為尋找那些失落國寶藏畫提供重要線索,深圳雅昌藝術網和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多次協商,最終得到授權,將《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請出深閨,匯編成12冊,于昨天向社會發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