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用戶主機定位
星期一早上,網管員上班后接到很多用戶投訴上不了網。網管員檢測路由其端口,發覺帶寬擁塞。
由于沒有廣域網流量監測工具,又沒有路由器的登陸權限,無法知道在廣域網上的流量類別和數據來源,只好在路由器前100兆口作流量分析,這需要通過設置交換機鏡像口。通過這個方法,他發覺有多個不知名的IP源地址,從一個MAC向外發包。初步估計是這臺機器中了病毒。
但如何定位來源呢?由于這個網管員手上沒有每一個員工網卡的MAC地址,它選用了隔離法,從核心交換機,一個一個的把下層交換機拔掉。這種方法,比較快速但對用戶的影響比較大,在診斷的過程中,導致很多正常用戶也受了影響;在斷網的情況下會引起更多用戶的投訴。如果能登陸到交換機的控制臺,通過找出交換機端口的用戶地址表,便可找出中毒的MAC地址的位置。
一些智能的管理平臺/工具(如CiscoWork)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但是福祿克網絡的OPV、ES網絡通等,更可以提供用戶交換路徑跟蹤,直接報告可疑MAC地址連接的最近交換機端口。如果沒有接入網交換機管理臺的權限,那連鏡像端口的能力都沒有了。
還有一種辦法是用在線的接口盒(TAP)把一條鏈路的流量分出來,連接到流量分析儀或協議分析儀,如福祿克網絡的OPV網絡分析儀或ES網絡通。的OPV網絡分析儀或ES網絡通。
ES網絡通的TraceSwitchRoute報告
通過以上方法,網管員找到了一條連到中毒機器方向的網線,通過經驗網管員知道用戶大概屬于哪個部門,接下來要找出用戶是誰并進行殺毒。
為了盡快解決問題,網管員把這臺機器隔離,然后逐個查問相關部門員工,他們的機器是否能上網。最后查找到這些主機的位置。這種方法,無需工具,但用戶機器不能上網時,用戶不一定在座位上,可能去辦其它的事而延誤了查找工作。所以,這種辦法不一定是最好的。
一種比較保險的辦法是通過音頻發生器和探頭,進行電纜跟蹤技術來配合上述方法,對連接各主機的網線進行音頻追蹤,找出可疑機器的位置。由于網卡是帶有終端電阻的,一般使用模擬技術的音頻發生器的音頻信號會被吸收或破壞,而福祿克網絡公司的智能數字音頻查線儀IntelliTone,利用創新的數字技術,可以在這種環境下正常工作。ES網絡通可以發出數字音頻,與IntelliTone的探頭配合工作。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