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是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上的基本設備,它連接分布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計算機遠程網絡,并依據OSI參考模型第三層的IP地址來對數據包進行轉發。IP技術的簡單、開放和容易擴展的特性,使它在互聯網和寬帶網建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又相應地促進了IP技術的發展。但實際上,由于城域網、廣域網也是在局域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有的路由器生產廠商還是保留了原來連接局域網的橋接技術,而且橋接技術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靈活地進行部署,滿足用戶上層應用的具體需求,所以橋接技術仍有存在的意義。下面就是先在Cisco 2610路由器上配置IP遇到困難后,采用透明橋接方式解決問題的實例。
直接配置IP失敗
筆者所在的電力調度部門依靠能量管理系統EMS控制電網的運行,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需要給調度員在遠方提供一個備用的 EMS工作站,防止因火災等意外事件導致調度癱瘓、電網解列的嚴重后果,保證電網的安全、經濟、優質運行。遠程備用工作站位于中心調度三公里之外,距離較長。方案決定兩端用Cisco2610路由器連接,中間采用2M帶寬的線路。這個構建的小型網間網結構如圖。
路由器的計劃配置為:型號選擇Cisco 2610;一個10M以太網模塊NM-1E;一個支持2M帶寬的廣域網模塊WIC-1T。出于一般的習慣,路由的協議采用IP,不料這卻使我們走了一段彎路。
我們配置的路由器A的局域網IP地址與內部C類網絡地址一致:192.1.1.254,Mask 255.255.255.0,連接到調度自動化EMS主系統的Cisco 5500交換機上;廣域網接口模塊的IP網絡地址為A類子網地址:10.0.1.1,Mask 255.255.255.252。同樣,路由器B的局域網IP地址為192.1.2.254,Mask 255.255.255.0,直接連接自動化工作站;廣域網接口模塊的IP網絡地址為10.0.1.2,Mask 255.255.255.252。配置之后,在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可以察看路由表,使用Ping命令均可Ping通路由器間的各個端口。
此時我們以為大功告成了,在服務器和遠程工作站上添加了相應的靜態路由,但在遠程工作站上啟動系統時卻出了問題。程序不停提示網絡連接錯誤,不能從服務器上下載數據表到本地的共享內存,系統啟動失敗。
透明橋接實現廣播
難道程序不支持TCP/IP協議么?我們感到疑惑不解。在詳細地查找了系統的技術資料和向廠家技術咨詢后,才知道程序雖然支持TCP/IP協議,但還有些內部進程是通過廣播來傳送數據包的,不能被路由。怎樣通過路由器傳送廣播數據包呢?透明橋接此時就派上了用場。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