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traceroute ip的方式來排除網絡故障,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這是基于IP地址(第三層)路由跟蹤,可疑用來排除大部分的網絡故障。而使用第二層路由跟蹤,其跟第三層路由跟蹤非常的相似。其一個本質的區別就在于第二層路由跟蹤是基于MAC地址來進行跟蹤的,并解決第二層連接的故障。在確定第二層拓撲中數據傳輸的路徑,這個第二層路由跟蹤將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
一、traceroute ip的缺陷
traceroute ip雖然在排錯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是每個網絡管理員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現在用戶反映客戶端訪問文件服務器的速度非常的慢。為了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網絡管理員需要先知道客戶端與服務器的IP地址。然后通過traceroute ip命令,查看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連接是否正常,如是否出現擁塞、數據傳輸的路徑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丟包現象等等。但是如果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網絡拓撲比較復雜,那么處理起來仍然會比較麻煩。即使查明了問題發生的原因,也很難查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是發生在哪一段。所以traceroute ip命令使用的時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比較容易查明問題發生的原因,但是對于問題到底發生在哪個位置,有時候會有點束手無策。特別是在拓撲結構比較復雜的時候,可能只有通過排除法來查明故障點。如此的話,工作量就會比較大。
二、第二層路由跟蹤能夠精確定位故障點
當遇上上面這種情況時,第二層路由追蹤就會非常的有用。因為通過第二層路由跟蹤,可以僅僅使用MAC地址來跟蹤網絡中的設備連接。如對于直接連接的子網設備,第二層路由追蹤命令可以將IP地址作為命令的一部分使用等等。在知道了服務器與客戶端的IP地址后,通過查詢ARP表,就可以確定它們的MAC地址。然后就可以通過“traceroute mac mac地址”命令來定位故障點。
三、第二層路由跟蹤的前提條件
由于第二層路由跟蹤是基于MAC地址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比traceroute ip命令有更多的前提條件。網絡管理員必須了解這些內容,以免在排錯的時候,做了無用功。其限制條件還是比較多的,具體來說,有如下幾條。
一是需要主要網絡設備所使用的軟件版本不同,其會有不同的限制。如思科網絡設備中,如果其部署的時CatOS系統,則正在進行排錯的設備(如用戶終端)必須與sc0或者slo接口處與相同的子網中。而如果交換機使用的是ios軟件的時候,則被跟蹤的設備必須與交換機上配置的SVI(交換機虛擬接口)處于相同的子網中。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不怎么接觸思科網絡設備的用戶來說,這一點需要牢牢記住。否則的話,可能得到的結果反而會誤導用戶排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